平泉地域蒙语地名释义

王恩山

河北省平泉市一带在辽金时为契丹故地。蒙元以后始终是蒙古族的居住地,也可以说蒙古族是平泉的土著民族。有明一朝,始终和北元南北对峙。特别是明成祖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皇帝的宝座后,为表彰蒙古兀良哈三卫为其作出的贡献,将长城以北的地方赐给其作为了游牧地。

清朝以后,实行满蒙和亲的政策,在平泉地方设置行政机构,八沟厅、平泉州所辖(南境)地域基本为蒙古喀喇沁部游牧地。所以,平泉的蒙古族源流一为兀良哈部,一为喀喇沁部。今黄土梁子、台头山的乌姓蒙古族就是兀良哈的后裔。虽然平泉县的地域较过去的厅、州所辖地域小的太多了,但平泉的蒙古族人口仍然不少,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东北部,占全县人口的2.5﹪左右。

除姓氏外,平泉大量的蒙古族地名,也是这种历史的重要承载元素,只是有些已被人们遗忘或淡化了。现将作者对这些地名的搜集与整理结果归纳如下,以与读者共享、切磋。

平泉地域的蒙古族地名除仍在沿用的以外,主要见于《钦定热何志》、《承德府志》、《康熙起居注》、《清实录》,以及高士奇的《松亭行纪》等典籍中。根据使用与流传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仍在使用的地名。如:

蒙和乌苏:原为蒙古族乡,现已改为北五十家子镇。意为“流淌的银水”,或曰“银河”的意思。

白池沟:“白池”,“百岔”、“白查”的谐音。“白池沟”,蒙语意为“有风水的河”。

嘎海沟:在今榆树林子镇。“嘎海”意为“野猪”的意思。

七家岱:县北部的满族乡名。“七家岱”意为“有石头(的地方)”。

杜岱营子:七家岱乡的一个行政村。意为“中间的营子(村庄)”。

雅图(屯)沟(河):小寺沟镇的一个行政村。“雅图”意为“穷”的意思。

石拉哈沟:为瀑河源头。“石拉哈”意为“沟叉”或“支流”。

茅兰沟:平泉的一个满族蒙古族乡。“茅兰”意为“弯曲”。

老哈河:在县北境,为辽河的正源。蒙语全称“老哈木伦”。“老哈”,有与其它河流不同,即“不同方向”、“横向”的意思。“木伦”,就是“江、河”。

哈拉海洼:榆树林子镇的一个自然村。“哈拉海”,一种植物名,多白色、刺状绒毛,可食。蒙语意为“不可惹、不可手动”的意思。

驿马图:平房乡的一个自然村。蒙语译作“有山羊的(地方)”或“山羊多的(地方)”。也有人认为是“水草丰美的(地方)”。

章京营子:在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因这里曾出过一个章京而得名。“章京”,蒙语“京”的汉译。为官名,相当于主持蒙旗“工作”的旗长(主官或曰名誉旗长,为札萨克)。章京还是清朝的官爵名,如梅勒章京。负责军机处事务的官员也称“军机章京”,和珅的从弟就曾任军机章京(见于柳得恭的《滦阳录》)。据《枢恒纪略》卷7载:“汉军机章京由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由进士、举人出身者兼充;满军机章京以内阁中书、六部、理藩院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蒙语,意为能书文书者)兼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年)确定汉章京额缺为20人。

苏达营子:黄土梁子镇的行政村。“苏达”,蒙语意为“珍珠”。

化营子:平房乡的行政村。“化”,蒙语“花(huaqia)的谐音。红花营子、白花营子皆由此而来。   

二是蒙语音译、简化的地名。如:

察汉城:清代南五十家子的别称。由辽代的泽州,金代的惠州,明朝的会州沿袭而来。原名“查干浩特”五十家子。“察汉”,为“查干”的谐音。蒙语“查干”是“白色”,而“浩特”就是“城”的意思。“察汉城”也就是“白色之城”。另在县北还有北五十家子,意思相同。

西河:瀑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王土房山湾子,流经平泉镇。蒙语名为“席尔哈河”,现名为“席尔哈河”简化读成。意为“黄色(浑)的河”。

大吉口、哈叭气、小哈叭气:分别位于今党坝镇和平泉镇。在史书中称达希喀布齐儿口、喀布齐儿。喀布齐儿(哈叭气)蒙语意为“山口、崖口”的意思。

五虎马梁:老哈河流域与滦河流域的分水岭。蒙语“乌勒呼马梁”的简称。意为“牛群梁”或“老牛道”。

大来(达赖)营子:榆树林子镇的自然村。“达赖”,意为“大海”。

百代营子、小百代营子:在榆树林子镇。“百代”蒙语为“有福的(营子)”。

察汗河屯河:蒙语河名,即今瀑河。意为“白城河”。这里的“河屯”,是“浩特”的谐音,也是“城”的意思。

大凌河:蒙语为“傲木楞河”。(其西源)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郑杖子,今属榆树林子镇)南塔子山余脉。

青龙河:蒙语称“固沁河”。发源于台头山乡曹家梁村。

三是已被逐步遗忘的蒙语地名。如:

乌兰布尔哈苏:蒙语“红得发紫的玉山”,当为今平泉镇的红山嘴。

俄伦嵩齐特:今黄土梁子镇三家村老哈河左岸的明代富裕卫遗址。见于《松亭行纪》。俄伦,蒙语意为“多”,嵩齐特,意为“遗迹”。

塔布恩海落私泰:见于《康熙起居注》。意为“五棵榆树”。据胡廷荣先生《塞北(东部)古诗注与史地考》,此地在今柳溪乡一带。

拜查:据《松亭行纪》,拜查在今柳溪乡一带。意为“水源地”或“险峻的地方”。清代北方以拜查为名的地方较多。

喀喇沁:平泉清代曾为喀喇沁中旗地。“喀喇沁”,蒙语为“守卫者”之意。

和林格尔:蒙语意为“二十间房子”。现称二十家子,卧龙镇的一个自然村。

固钦格日:蒙语意为“三十家子”。原三十家子是平泉县的一个公社、乡的名称,现为一个行政村。

胡同:该名称原来在平泉县城(旧城胡同颇多,如线儿胡同、剪子胡同、唐家胡同、西祠胡同等,至少有数十个)及乡村均有,现正在逐步消失。一般都认为“胡同”是从蒙语“忽洞(特)格”转变过来的,意思是“水井、井水”。

另外,蒙古族多笃信喇嘛(喇嘛是藏语“上人的意思”)教,故平泉县有许多以喇嘛命名的村,如喇嘛洞村、喇嘛店村、喇嘛杖子村、喇嘛沟等。

(注:此文除文中所列参考资料外,得到了赤峰市宁城县文化局原局长乌成荫、喀喇沁旗王爷府博物馆原馆长吴恩巴特尔(吴汉勤)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写于年8月10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