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呼和浩特等14个城市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这一改善,发生得突然而且猛烈。在年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呼和浩特市还排名倒数第一;而在今年新一轮全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呼和浩特已提升到正数第二名,而且20项评价指标中有17项处于全区标杆行列。
从末位一路“逆袭”,呼和浩特只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这场漂亮的翻身仗背后,是呼和浩特痛定思痛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集中用力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强大决心。
投资环境令人却步——市场经济秩序备受企业诟病
提起呼和浩特市代表性企业,人们往往会想起蒙牛。这个从53平米出租屋中艰难起步的企业,短短几年便领跑中国乳制品行业。其成功的背后,既有自身的奋斗,也离不开当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持。令人不解的是,从呼和浩特走出的蒙牛,近年很少在当地投资新项目。
对此,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喜春对记者解释了原因,“一方面,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布局,不可能仅仅依靠呼和浩特一个地方。另一方面,呼和浩特市过去几年的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也让我们对投资没有把握。”
相对吴喜春比较含蓄的表达,其他企业家的意见则更为尖锐——“招商引资时谈好的事情,项目落地后却不兑现承诺,到哪里办事都是阻碍”“说是一企一策,但只停留在包联分工表、电视和新闻上,实际问题很难解决”……
恶劣的营商环境,不止体现在企业家们诉说的作风问题上。从近年呼和浩特市被查处违纪违法干部的通报看,不少人的违纪违法行为中都包含官商勾结情形。特别是一些部门和地区的“一把手”,肆意用权让企业家更觉无奈。
李建平就是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身为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的他,在任7年长期亦官亦商,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涉案金额高达30亿余元,此案被称为“内蒙古反腐败斗争史上第一大案”。审查调查人员介绍,李建平看准的项目一路绿灯,没看准的项目即使有明显收益也不许上马。除此之外,自称是“企业家必争对象”的市经开区党工委原副书记、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白海泉在出让土地、发包政府工程等方面为所欲为,和林格尔县委原书记王威亮长期在企业经营方面为他人谋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主任张海生公然破坏招投标规则……凡此种种,肥了个别不法商人的腰包,却让更多投资者对呼和浩特望而却步。
如果说这些违纪违法干部只是“为害一方”,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主政期间,则将全市营商环境直接带入了谷底。年12月,云光中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通报明确指出,云光中“严重破坏当地政治生态和市场经济秩序”。媒体报道显示,云光中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看似积极作为,实则只照顾少数老板,很多投资者都被拒之门外,市场竞争毫无公平可言。”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主政官员在大事上胡作非为,一般干部则在具体工作中吃拿卡要。在年针对政务服务的明察暗访中,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发现,“有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故意遮挡办事流程,或者干脆不挂,也不主动告诉企业应该提供的要件,导致企业跑一次后还要再来,其实就是奔着吃拿卡要。”对投资者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商业经营已然不易,政务服务人为设障更是雪上加霜。
营商环境恶化的结果是,外地企业不来呼和浩特投资,原有企业也纷纷撤离。统计数据显示,年至年,呼和浩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下降,其中作为营商环境重要指标的民间投资,在年甚至同比下降35.1%之多。
政府来做“店小二”——让以往招商引资“办不成”的变成现在“办必成”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恳的道歉,说一声对不起,请大家谅解!”说完这句话,呼和浩特市市长贺海东起身鞠躬。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3月呼和浩特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大会上。针对过去几年大量给企业的承诺都没有兑现的问题,贺海东在会上郑重表示,今后一定不再乱开“空头支票”。
在蒙牛集团副总裁吴喜春看来,市长向企业家鞠躬致歉,释放了当地政府“新官理好旧账”的诚意,也体现了政商关系理念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理念变化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从口头走向实践。
以“办事不求人、项目能落地、政策能兑现”为目标,呼和浩特开始着力打造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当地实行企业开办“一站服务、一次办结、成本政府买单”,推行项目领域“承诺制提前开工”“拿地即开工”等改革,并将登记财产“一窗通办”和不动产登记、产权交易与缴税合并办理。经过不断调整尝试,企业开办事项的窗口办理时间从年的3.75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0.5个工作日。年4月以来,总投资亿元、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的54个项目通过承诺制改革提前2个月开工,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2.4亿元。
从优化服务入手,呼和浩特着力畅通信访渠道,整合全市58条热线为接诉即办服务热线,设立企业投诉服务专席,安排专员受理企业困难诉求。截至7月,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件,办结率94.31%。此外,各级政务大厅还全部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通过定期通报、媒体曝光等方式倒逼“事必办成”。
今年,中国乳业产业园蒙牛八期大低温板块项目在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开工,在政府的主动服务下,曾经困扰蒙牛多年的老问题,一一顺利得以解决。
早在年蒙牛初创之时,和林格尔厂区上方就横着一条为北京供电的高压线,20多年来一直没能实现线路迁改,不仅影响厂房的建设高度,生产设备利用和工厂扩建也受到很大限制。如今,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全力协调下,高压线终于完成迁移,生产厂区的头顶实现了“空间自由”。
除此之外,用电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和林格尔蒙牛厂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乳业生产使用的进口设备很敏感,电压稍微不稳就会停电。一停电,整条生产线的牛奶只能作废,清洗成本同样很高。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当地供电部门在两个月内架好电线,专门为厂区修建一台变压站,保障专电专用,使厂区再无用电的后顾之忧。
采访期间,吴喜春向记者展示了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项目推进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