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有个姑苏慕容氏,代表人物是慕容复。慕容家族是五胡十六国时燕国的后裔,渴望重建大燕帝国。慕容氏有一门武林绝学,称为“参合指”。为何叫“参合指”?这是因为慕容氏始终没有忘记一个地名,这里铭刻着慕容氏永恒的耻辱。这个地方,就是参合陂。公元年在这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改变了两个鲜卑部族的命运。鲜卑拓跋氏从此如日中天,而鲜卑慕容氏则从此日薄西山,最终被历史长河淹没。
图-内蒙古人文地图
参合陂在哪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东北,一说是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附近。古代有个参合县,西汉地图把参合县标注在阳高,而北魏地图而把参合县标注在凉城西南,而参合陂,在北魏地图上则被标注在凉城以东。一种说法,认为参合县在北魏前期位于阳高,后期迁至凉城。
北魏地图上的参合县,西北有个参合陉(也称苍鹤径),是代国国都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东北门户。不过,参合陉和参合陂应该不是一个地方。参合陂不论是在凉城附近还是在阳高附近,属代国旧地,代国君主拓跋什翼健曾率众在参合陂开会,最终放弃了修建城池,而是逐水草而居。
图-陕西省阳高县位置及周边地形图
慕容复的老祖先慕容垂曾经复兴过一次大燕。公元年,前秦天王苻坚灭前燕。苻坚厚待前燕柱石级亲王慕容垂,慕容垂却志在复兴大燕。公元年,苻坚在淝水之战惨败后,慕容垂在中原重建大燕,史称后燕。后燕基本收复了前燕的地盘,但让慕容垂忧心的是,利用淝水之战复国的,还不止燕国慕容氏,还有同为鲜卑人的代国拓跋氏。公元年,前秦灭代国。但淝水败后,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南朝史书则认为拓跋珪是拓跋什翼健之子)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魏帝国。
图-淝水之战示意图
就当时燕、魏双方的综合国力而言,燕强于魏。后燕控制中原,北魏初兴,只占据代国旧地,既内蒙古中部,以及晋北、冀北一带。但是,北魏处在明显的上升时期,而且骑兵数量多,来去速度快。慕容垂决定趁北魏尚未强大之时,一举将其除掉。后燕建兴十年(公元年)五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率8万大军北上攻魏。慕容垂之所以派他并不是很中意的太子慕容宝伐魏,两点原因:一、慕容垂病重;二、想让太子立功,威服燕人。慕容垂此时一定恨透了前秦宰相王猛,王猛使金刀计,坑死了自己最有才干的长子慕容令。被认为慕容家族下一代能力最强的慕容令,如果他伐魏……
图-东晋十六国局势图
拓跋珪的对策则是:自己率众渡河千里,把燕军放进代国,然后寻找机会歼灭。在燕强魏弱的现实面前,拓跋珪的避敌之计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慕容宝误以为魏人怕他,也没把拓跋珪当回事。但是拓跋珪开始给慕容宝挖坑,准备将慕容宝推进历史的深渊。
拓跋珪以参合陂为圆点,画了一个大圈。参合陂以西是河北岸,拓跋虔率五万骑兵住屯;参合陂西南是河东岸,拓跋仪率十万骑兵住屯;参合陂以南,拓跋遵率七万骑兵住屯,截住燕军归路。魏军已对燕军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只可惜,志才大疏的慕容宝还在鄙夷拓跋珪的快乐中无法自拔。燕军已杀到参合陂,突起大风。有人劝慕容宝:要小心魏军趁风偷袭。慕容宝拒绝防备,认为拓跋珪早就吓破了胆,跑到千里之外了。
图-南北朝北魏、宋局势图
魏军可没有闲着,千里奔袭,杀到参合陂西侧。参合陂有山(如果按史书所说是蟠羊山,则位于阳高正北方向,与凉城说的参合陂距离很远。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认为参合陂在阳高附近。如此,蟠羊山距离参合陂就很近了,魏军骑兵先占领山头,然后从山上往山下进攻,有居高临下的优势。此战的过程不用多介绍,燕军惨败,仅挤进河里淹死的就有上万人,还有四五万人被魏军俘虏。慕容宝要不是马跑得快,早被魏军活捉了。参合陂之战后,北魏在战略上取得优势,后燕则处在明显劣势。一代枭雄慕容垂病入膏肓,但为了解决魏人之患,不得不抱病亲征。
图-山西省地形图
次年三月,行将就木的慕容垂率军杀到参合陂。看到战死的燕军尸骨堆积如山,慕容垂羞病交加,不久驾崩。慕容垂是后燕抵御北魏的最后一张王牌,他的死意味着鲜卑慕容氏大势已去。对北魏来说,打赢了参合陂之战,就如同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势在必得。
参合陂对鲜卑拓跋氏意味着无尽的甜蜜,对鲜卑慕容氏来说则代表着无尽的痛苦。所以慕容家族“进入”武侠江湖后,时刻不忘参合陂之战的耻辱。参合陂这三个字,对姑苏慕容家族来说,类似于越王勾践天天品尝的那枚苦胆。只不过,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慕容复最后却疯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