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初年,漠南代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都经历了什么?伴随着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区域城市群体的变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进行考察,逐渐成为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北魏初年的统治区域内部,以天兴元年(年)道武帝徙都为标志,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与北魏政权的统一过程、军事扩张需要相适应,从而加速了北魏政权的进程,推动了北魏的军事扩张,为日后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盛乐和平城由内蒙古自治区省会呼和浩特市区南行35公里,在国道与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土城村北,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城子古城,始建于西汉,“汉置成乐县,为定襄郡治,后汉改属云中郡,后废。”鲜卑人的杰出首领拓跋力微、拓跋猗卢、拓跋什翼键、拓跋珪等于此数度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乐城,是鲜卑代国和北魏前期的重要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漠南-代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若自太延五年(年)统一北方至迁都洛阳为止,作为北中国政治中心长达半个世纪多。是北魏前中期由盛乐时代向洛阳时代过渡的一个重要跳板,也是当时乃至日后漠南-代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天兴元年(年)道武帝徙都为标志,北魏初年的统治区域内部,即漠南-代北区域实现了一次重要的区域城市中心的转移。漠南,泛指今长城以北、瀚海以南的广大区域,囊括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寒冷、多大风、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热而短促、春季升温速度快、秋季降温速度烈,区域内地形地貌多样,山地、平原、丘陵、河谷盆地多种地貌类型兼具。代北,泛指今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代县雁门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区域,即内外长城之间的区域,包括今山西省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河北西北部的一部分,气候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尾闾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降水较少、风力强劲,冬季寒冷而绵长、夏季温热而短促、春季升温速度和秋季降温速度都很快,区域内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为主,呈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征。漠南、代北虽然分属两大不同的地理区域,但在自然地理条件上非常类似,两大区域都属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位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牧分界线的两侧,自然地理条件农牧皆宜,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域。相对于整体较差的漠南区域来说,盛乐所在的大黑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是本区域当中最好的。大黑河的流经为整个略显干旱的区域提供了充足的农业灌溉水源,大黑河在土默特川的漫流状态又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北部的阴山和大青山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弱冬季强劲的西北季风,使得冬季温度不会太低,有利于农牧民的安全过冬;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阻挡蒙古大沙漠的南拓,保证了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大黑河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属于漠南区域中开发较早的地域,公元前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旋即向北开拓,降服了漠南的游牧部落,“林胡王献马,”农耕民族势力进入漠南,赵国于此建立了云中郡,郡治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