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公元前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尽管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但是,在徐州相王后,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年,为秦国所灭。
其实我们翻翻史书,历史上还有不少以“魏”为名的国家,分别是战国魏国、曹魏、冉魏、翟魏、北魏、东魏、西魏、元颢的南魏、隋末瓦岗魏国等。
为什么这么多政权喜欢以“魏”为名呢?大约是因为“魏”是“大”的意思。《史记》记载:“魏,大名也。”东汉大儒服虔也在作品里写道:“魏,喻巍巍高大也。”
一、曹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诸侯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其子曹丕建立国家国号为“魏”。延康元年(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年)的十二月丙寅(年2月8日),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二、冉魏
公元年正月,石闵杀石鉴,自称皇帝,恢复冉姓。冉闵以其出身地为古魏郡,都城也为魏郡治所邺城,故国号为“魏”,以示“重本不忘故”,史称“冉魏”。石虎的儿子石袛据襄国称帝,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皇帝慕容俊,与冉闵互相攻伐。公元年石袛为其部将刘显所杀,后赵灭亡。
当时辽东的前燕势力渐盛,挥师南下冀州,冉闵被慕容儁擒获处斩,不久邺城被前燕军攻破,皇后、太子投降,冉魏在公元年灭亡。因此,和曹魏、战国魏国比起来,冉魏的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加上又处在十六国时期,所以没有什么知名度。
三、翟魏
翟魏(年~年),十六国时期丁零人翟辽在黎阳建立的国家。祖居贝加尔湖附近的敕勒人南迁入中原的被称为丁零人。年淝水之战后﹐黄河流域的丁零人翟斌在新安起兵背叛前秦。太元十三年(年),丁零人首领翟辽在黄河南岸黎阳自称大魏天王,建立魏国,史称翟魏。
正式建立之后,翟魏以黄河为屏障,周旋于东晋、后燕、西燕三国之间,经常骚扰进攻后燕的南部边疆。当时有《翟辽书》对其有详细记述,已佚。
四、北魏
北魏(年~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国家,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永熙三年(年),北魏分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年),高洋接受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西魏恭帝三年(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从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年一分为二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年。因此,北魏不仅存在时间较长,整体实力也较为强大。
五、西魏
西魏(年―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割出来的国家。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至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西魏期间,整体较为安定,国力日趋强盛,有效地抗击了东魏的多次进攻,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朝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东魏
东魏(年~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割出来的国家。东魏建都邺(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为别都,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而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覆灭。
七、南魏
南魏,南北朝时期由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北海王元颢于孝基元年(年)叛魏所建立的割据实力。这一年,南魏攻入洛阳,改元建武。不久,被北魏尔朱荣派尔朱兆、贺拔胜反击,元颢兵败逃至临颍被杀,南魏遂亡。因为建立的当年就被消灭了,这促使南魏几乎不被正史所承认。
八、魏国(隋末)
魏国(年―年),隋朝末年诸侯割据时期涌现出的一个强国。大业十二年(公元年),翟让在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发动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滑县南)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李密投奔于翟让军中,向翟让进献“攻取荥阳,争雄天下”之策。
在李密的全力帮助下,翟让很快实现了夺取荥阳的目标,随后又在荥阳大海寺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李密因此深得翟让的赏识和重用,他的实力和威望在起义军中大增。于是,李密选择诛杀翟让及其部下数百人,从而掌握了瓦岗军。公元年,魏国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李密因骄傲而失了许多人才。同年,各路藩王起兵攻打瓦岗,李密被迫归降唐朝。至此,魏国灭亡。在隋末唐朝之后,魏国的国号没有被割据势力继续采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