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年呼市第四次土地拍卖有了结果:土地挂牌11宗,成交9宗。与年呼和浩特前三次土地拍卖拿下30.53亿相比,第四土拍呼和浩特入账仅有1.78亿元。
呼和浩特今年第三次土拍中,呼和浩特新城区中心位置的展览馆东路住宅地块流拍。昨天结束的第四次土拍,赛罕区西上拍的唯一住宅用地也惨遭流拍。
1.非房企企业下场拿地
土地出让收入缩水,住宅用地流拍,这不过是趋势。而呼和浩特第四次土拍的现象是,呼和浩特非房企企业也开始入场拍地。不盖住房盖厂房,正成为主流。
呼和浩特地铁公司在第四次土地拍卖中首次下场拿地,摘下了地铁1号线将军衙署站点的两块商业用地,建设旅馆、咖啡厅以及社区图书馆,该地块其实早就预留下了地铁接驳通道;
科技城板块土地有2家高新企业拿走,将进行大数据等高新产业建设;蒙草集团和蒙草研究院也下场拿地,分别瓜分了蒙草中心附近的两地块;草原红太阳在裕隆工业园区也顺利拍得土地。
不知道是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原因,当房企在土地拍卖市场上挥斥方遒的身影淡去,一些不是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开始下场拿地了。
呼和浩特房产市场开打下半场了……
据了解,年一季度,内蒙古投资拿地前十企业中,没有一家是房企。排行榜前十除了注册地址在呼和浩特金山开发区的金灏伊利乳业公司,剩下的几乎都是工业企业。
2.“中国乳都”给产业“盖房”
呼和浩特房企拿地热情正在消减,而呼和浩特的产业振兴正在一步步落实。
乳业、生物医药、光伏、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旅等呼和浩特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正在集结。而作为“中国乳都”,正在向“世界乳都”发起冲刺的呼和浩特,对乳业产业的支持,不遗余力。
在呼和浩特的产业布局上,城西,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施工建设如火如荼。38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百平方公里全域协同发展区内,将建设成为全球乳业战略中心、世界乳都品牌中心、健康青城活力中心。
这是呼和浩特构建产业集群式发展与一二三产融合式发展的一次实践,也是呼和浩特筑牢产业根基,助推首府“首起来”的一大步。据了解,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建成后创造的GDP将超亿,带动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而伴随着城西产城一体,房地产业也在行业“寒冬”里迎来了又一春。
而在城南,房企的大规模运动还没有突破的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板块,蒙牛的“中国乳业产业园战略核心区”大旗已经立起。
随着学校、医疗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蒙牛在和林格尔新区对中国乳业产业链全环节赋能,将是对“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产业解读。同时,作为中国乳业产业园战略创新区首批工程——全球质量中心、全球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及乳世界文旅中心(一期)工程正陆续开工。
和林格尔新区,涉及呼和浩特新城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6个旗县区,规划建设面积平方公里。人才、资金、政策、技术、科技等先进生产要素全面集聚。
在这片产业热土上,清华同方能源、中科基因、特瑞尔生物科技、奥普赛生物科技、东方国信、北大门跨境电商、华为5G创新中心、微软孵化器等众多企业入园。诸多企业入驻,它们怎么运营?
当然是需要人才运营。产业吸引企业,企业引进人才。人才的到来,就是房地产勃兴的前奏。而机场快轨敷设,可以让购房者通江达海;金盛快速路,东环快速路、呼北高速、横十路与1号大街等立体交通也能让购房者出入无忧。
3.呼和浩特走上“高效结合的产城融合”之路
呼和浩特房地产的明天在哪里?这是一个设问句。需要自问自答。
没有人的房地产不过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没有产业的支撑,多少人口也会外流。所以,在“房住不炒”的语境下,只有产业发展好了,房地产才有未来。所以,呼和浩特房地产的未来,必然不会是盖房卖房的野蛮生长,必然要融入“高效结合的产城融合”之路。
数据显示,呼和浩特拥有中国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伊利亚洲排名第一,年全球乳业排行榜的第5。蒙牛年全球排名第10,年全球乳业排名第8。
呼和浩特乳企的两头“牛”产业建设狂奔,呼和浩特土拍市场上,房企畏手畏脚,非房企入场,就是信号!这个信号貌似是给房地产添了一把火,房价又开始蠢蠢欲动,而实际上,这不过是虚火,内核是在给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筑基!
另外,悄悄说一句:呼和浩特城西和城南的房价目前好像并不高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房价,铁口会断房。”我是铁口断房,伴你了解呼和浩特房产趋势。今天的房,就断到这里。灵验不灵验,时间来考验,老铁们拭目以待。特别提示:看完文章,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