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和林格尔县花草繁茂。王慧摄
七月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已经进入盛夏时节,艳阳高照,暖风袭人,走进和林格尔县的小村庄里,乡间的林荫小路两侧种满了绿油油的农作物、宽敞明亮的小院前羊群牛群分外热闹,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和林格尔县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和帮扶措施书写了一张让百姓满意的答卷。7月16日,记者跟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听当地村民讲述他们的脱贫致富故事。
农民变股东探索脱贫新路径
李晓莲一边地里干农活一边讲述她的脱贫故事。王慧摄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这里的老板还很照顾我们,到了发工资的日子,一天都不拖延。每天锄草、翻土,工作强度不大,对我们这些年纪大点的人来说还能干得动。”正在地里干活的李晓莲说。
李晓莲家是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波浪沟的贫困户,因病致贫,当地政府因户施策,将贫困户家中的土地流转给当地企业,然后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置在企业里打工,一年下来,工资加上流转土地和企业分红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
据了解,年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胶泥湾行政村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还探索出了“土地参股,分享红利,拉动就业,实现脱贫”的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径。让农民变股东,是一条可积极探索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产业到户激发村民奔小康
走近高兴利的养殖圈舍,就能听见接连不断的牛叫声,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养牛大王”,现在高兴利家的牛圈中已经有了20头“西门塔尔”“安格斯”牛,这些“宝贝”在高兴利的精心饲养下,一个个膘肥体壮,成为他脱贫路上的致富牛。
高兴利在牛圈里照看自己的“致富牛”。王慧摄
52岁的高兴利家中有5口人,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地贫家贫,以前家里的一切开销全靠田里“种出来”,没有额外收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激发了他靠养牛摆脱贫困的愿望。“脱贫要靠自己,要靠劳动,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否则,你一辈子也富不起来。”高兴利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高兴利在牛圈里照看自己的“致富牛”。王慧摄
年初,高兴利在黑石兔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的帮扶下,选择发展养牛这一产业来增收。从刚开始的2头,发展到目前的20头,养牛的势头越来越足,高兴利致富的信心也愈发坚定。
庭院经济院子里的幸福
王拴柱在百合基地查看花卉长势。王慧摄
“过去在外打工,生活不稳定,家里的耕地靠天吃饭,基本上不挣钱,去年政府给了我家20只下蛋鸡,一年光卖鸡蛋就有多元的收入,加上公益岗位的工资,以及在百合基地打工挣的钱,一年下来有将近五万元的收入,生活的有奔头了,我感觉很幸福。”和林格尔县黑老夭村村民王栓柱说。
王栓柱从鸡窝里取出刚下的鸡蛋,乐得合不拢嘴。王慧摄
如今的王拴柱脱贫了,政府继续帮扶他搞养殖,又给了他50只鸡,王拴柱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鸡窝里照看他的“幸福鸡”。
庭院经济在和林格尔县忽通兔村的农户家里成了“致富经济”。来到云院生家里,记者看到,他家门前的果园长势旺盛。云院生说:“这棵果树是政府给的,去年已经挂果,一棵果树能收入多元。”
云院生在自家门前的果园里还种植了林下经济作物,勤劳让他过上了好生活。王慧摄
云院生是和林格尔县巧什营镇草场村村民,全家两口人,因妻子常年有病,年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政府免费提供果树苗及技术帮助建立起小果园10亩,发展庭院经济,并给予小果园种植补贴,为其住房进行了加固,还通过代缴合作医疗,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为二人实施政策兜底办理了低保,云院生的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年底实现脱贫。
如今已经脱贫的云院生一家生活富足。王慧摄
云院生带头搞小果园建设,带动其他村民一起种植果树,现在村里的果园面积达到亩,全村林果产业,林下经济已形成一定规模。
和林格尔县在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和林格尔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户人,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户人。边缘户1户4人,不稳定脱贫户6户9人。
为了将精准扶贫政策准确落地并实现全覆盖,和林格尔县将产业扶贫细化梳理,优化产业指导员队伍,聘请教授详细讲解产业扶贫政策,明确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职责任务。
同时,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将扶贫养殖具体到户,并且与企业签订“菜单式”养殖,实现产业延续。此外,县里建成装机容量为kw的小型光伏发电项目,连续20年人均年收益-元,覆盖人口达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