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迹——板申明长城
在清水河县城东南40多公里的韭菜庄乡境内,有一座始建于明朝年间的板申长城,其中徐氏楼是是明代万里长城杀虎口以西一大关口。
这里海拔约米,界于两省四县之交。南面是山西省平鲁区蒋家坪镇新墩子村,东面是右玉县骆驼嘴村,北面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芦沟、槽碾沟村,西面是清水河县的井尔沟村。真可谓“鸡鸣两省之曙,犬报四县之警”,自古以来为边关要隘。
史载,新村原名为七墩口,是一个开窗就能看见长城的小村庄。
七墩楼,建筑在长城的城墙上,比墙高20多米,故称跨墙敌台,当地人称“徐氏楼”。传说明代有徐家女将,十分勇武,自愿守楼戍边,立下战功。后世人为纪念她们的功绩,所以将七墩楼称为“徐氏楼”。徐氏楼保存完好,红色条石为楼基,上面以青砖垒筑,足有20米高。敌楼东墙有双扇石门,至今仍一开一闭。从开着的石门进入,沿石梯而上,至15级,便达楼顶。楼顶四面墙上,各有箭窗三个。
箭窗内部是砖砌拱形,外部则是石砌矩形。敌楼南北两侧与长城连接之处各筑有石拱门一道。石拱门外有一燧障,当为敌楼的一道防御工事。年,根据内蒙古文物部门批准完成修缮。
箭牌楼位于清水河县板申沟村南海拔米处,也被称为“板申楼”。楼高22米,红砂石条筑基,基石露出地表16层,上砌砖。楼分2层,中间厅式格局。四周箭窗,垛口不存,四角柱基,顶部置木建橹铺,供士卒瞭望作战。士兵上下没有楼梯,只用绳梯上下,又有“战楼”之称,是我国长城建筑少有的敌楼。年,内蒙古文物部门对其作了修复。
长城内外还有充满传奇故事,使人们置身于浓厚的古文化氛围中,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静默中一首小诗顿生心头:
原以为关山月冷
登上黄土高坡,才触摸到
长城砖石存蓄了大明的温度
牛羊与田野一次次的欢腾
农耕与游牧再次交融
这里是蒙晋交界板申长城的清水河,长城与黄河在此对话
一首首《长城吟》随烽火狼烟飘去
一句句吟唱又向我的纸上飞来
箭牌楼,我陪你坐下来……
原标题:《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呼和浩特科协再行动——长城科普学会讲述长城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