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顾名思义

找寻那些遗落在民间

有趣的传统文化

也许它就藏在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家长里短、衣食住行里

一曲走西口,满是辛酸路

上期,小编说了说行路难,

原先的山西人出门子,

大多是为了讨生活,

如果安居乐业,

又有谁愿意背起行囊,

远赴他乡,奔波于野。

那在山西,哪些人又是行旅的常客呢?

  凡外出旅行之人不外乎有这几种:一是外出谋生者,如工匠、手艺人、江湖浪人;二是商人、生意经纪人、小买卖人,货运马帮等;三是临时外出的探亲访友者,因公出差者;四是因生活所迫的逃荒避难者。过去专门外出观光旅游的一般民众极为少见。

  山西人虽然恋家保守,但迫不得已外出者尚不在少数。运城一带驮盐运盐的马帮盐队成年累月行在路上,住在店里。晋中祁县、太谷县,忻州的原平、定襄、代县,雁北的应县、山阴等地,过去经商做买卖、耍小手艺的人多,南下江浙两广、北上包头外蒙、西入陕西四川、足迹无处不在。小手艺人走街串巷,四海为家,换几个辛苦钱养家糊口。

  因天旱雨涝、兵荒马乱无法生存而外走他乡的人,扶老携幼,衣衫褛褴,讨饭糊口,破庙栖身,甚至弃尸半道,是最惨的行者。过去晋西北的河曲保德州,过黄河走西口者甚多,当地的民谚叫“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二人台名剧《走西口》中对谋生外出者悲切的心清,一路行旅的艰难及注意的事情都有极详细的描述,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旧社会行旅风俗的资料。

前些年,一部电视剧《走西口》大热,

越来越多的人晓得了走西口这件事,

可是,甚是个西口,

走西口又是个甚样子呢?

其实,走西口不仅仅是一部创业史,

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受难史。

  山西人走西口,他们首先遇到的是土匪,土匪半路要抢劫他们,从府谷县一进入包头,有个地方叫黑土崖子。这个地方是土匪出没的地方,所以好多人葬身在沙漠里面沙蒿里头,被抢被劫;还有就是被冻死、饿死的,因为北方草地气候寒冷,它不像中原地带,不像山西口里那样暖和,遇到暴风雪,道路不通,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他们走西口就是搭着命在走西口。

  西口为何口?

  西口位于山西省诸长城关口,即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山西人的经商地区包括内外蒙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新疆地区、关东地区。

  没有人统计过从清朝初年,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有多少山西人在这荒原、沙漠中跋涉过;又有多少人没能挨过走西口的长途跋涉而客死他乡……。

  山西人代代出、辈辈走。一些走出去的山西人终于有钱了,父亲回来盖起一个小院,立下了一个坐标,于是儿子又会沿着父亲走西口的路,再走出去。一代人一代人不断重复着同样主题的故事,走西口几乎像一种山西人共同的命运!

 

  为什么要走西口?

  归根结底,走西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穷。当时的山西有很多穷人,但他们穷困的原因并非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山西的自然条件实在太恶劣。清朝时曾有人这样评价山西说“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惟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大同的地方志甚至说大同地区“岁丰,亩不满斗”。

  山西人走西口路线图   河保线:山西省河曲县与保德县为出发点。这里的人走西口,在河曲西门外的黄河古渡口上船,渡过黄河后,进入十里长滩,而后北上。或于鄂尔多斯地区沿途定居,或再渡黄河,继续北上,到达包头、河套等地。   偏右线:山西省偏关、平鲁、右玉、左云等相邻各县走西口的路线。这一带人北上经过杀虎口,北出蛮汉山到达内蒙古的清水河、和林格尔、凉城、托克托县等,继而北上过大青山,到达武川、固阳等地落脚。   雁门关线:山西省忻县、定襄县、宁武县、崞县、代县一带人走西口走这条线路。他们北上雁门关,有大道可通行。一般经商者多经此路,有驿站可通邮,系兵家必争之地。   大同线:即以大同为起点,经过丰镇县,进入察哈尔草原,他们多在丰镇、卓子山、商都、集宁等地落脚。   马市口线:河北省怀安县、阳原县,山西省天镇县及桑干河南岸等地的人要走西口的话,均要北上马市口,穿过长城抵达兴和县,继而到达察哈尔右翼前旗、中旗、后旗以及河北省尚义县等地。   张家口线:这是走西口的最东线。但这条线其实是向关东去的路线。过大镜门,继而北出坝上,抵达察哈尔草原,在今河北省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诸旗和赤峰市等地落脚。

“走西口”四大件:

镰刀、扁担、红主腰、毛口袋

  别妻离子走西口,满肚子心酸满脸风尘满心里担忧恐惧和害怕。流传下来的词曲正是这样传唱走西口的心酸的:“走到杀虎口,遇到个旧朋友,他来把我邀,赶到了石家沟,吃的是糠糊糊,两腿走了个粗,就怕强人把命收”。

  腰里别着把镰刀,肩上扛着条扁担,身穿红主腰,腰上盘圈绳子,肩上还搭着条毛口袋。这是走西口老百姓最典型的打扮。镰刀是打短工帮人家割莜麦的工具,路上还可以防野兽;扁担的一头大都装着锋利的铁制尖头,打狗打狼防身,过黄河时不小心掉进冰窟窿还能用它撑起来;红主腰里藏着可怜兮兮的一点盘缠;毛口袋的作用就大啦,刮风下雨套在头上防雨保温,晚上露宿荒野就钻进口袋里睡觉。

  出了西口以后就是漫漫无边的沙漠了,出了这个地方,明天就不知道是死是活了。所以人们在入沙漠之前,思念起在家的亲人、情人,在西口的山上唱起了这首《走西口》。后来由于晋商遍布全国,这首歌成了晋商外出必唱的歌,同时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出西口,生死两茫茫,

竟也走出一条晋商之路。

那些离家远行的商队和爷们,

也许并不晓得远方是否是一片富庶,

但他们却含泪而往,

这一段写满心酸和苦痛的旅程,

用脚步踏出了一条黄金之道,

多年后,游子归来,

乡人已变,妻子老去,

这才感叹一声:我回来了。

孩子们回家了,

就给他们准备一顿可口的饭菜吧?

那这年关里的年货预备下了吗?

回家的孩子,

一年到头在外打拼,

为家里的父母亲人置办下年货了吗?

如果没有,那不如去年货节淘一淘,

说不定就有家人喜欢的味道。

精品年货节即将启幕,

了解详情,可以点击上方图片,

这个年货节,等你来参与。

——THEEND——

系列精彩回顾

听说,你猜不出这道谜语的谜底?

来山西“打柴”的人很多,山西人却无柴“可打”

山西人总能巧妇巧做无米之炊,糙谷变黄金

不管比名气还是比岁数,它都表示不服

传说中的月饼就得用传说中的油才正宗

关公战蚩尤就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别以为山西没有大酱,就连酱菜都别具一格

看我三晋巧手,怎样练就酿造神功

俄国人喝上了梦寐以求的茶,山西人却再也没回来

说茶不是茶,清高的名气还不小

系列精彩回顾

古老的织布机,织出“最土”的布艺

由北到南,三晋衣装有门道

千里之行始于haizi,走得好不好全得靠它

穿衣戴帽,这里面的门道儿多了去了

你把家乡的瓜果梨枣都吃遍了吗

野菜的味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懂

吃饭都不讲规矩了,那还有没有规矩了

土灶、风哈与水瓢,一个都不能少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老民居,这才叫智慧

旧时的住宅规矩:连茅厕的位置都有讲究

老年间用来装饰屋子的物件都是好东西

家里的老家具总有一股特殊的味道

穿“红腰子”,祭“五道神”,出门在外啥讲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