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www.jishuyujiaoyu.com/xinwen/9071.html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从此一蹶不振。

卷入这场叛乱的几乎没有赢家,安史之乱的发起人安禄山和史思明老哥俩分别过了把皇帝瘾,然后死于各自的儿子手中。代表“正义”一方的唐朝君臣也是败得惨不忍睹,比如高仙芝、封常清兵败被敕杀,哥舒翰被叛军所杀,杨国忠、杨贵妃也在马嵬坡之变中被杀,唐玄宗丢掉了皇位,从此苟延残喘,在悔恨中了却残生。

但有一个人是安史之乱最大的受益者,他原本默默无闻,却在这场叛乱中迅速崛起,他大器晚成,以花甲之年建立了不世之功,最终名扬天下,他就是郭子仪。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

郭子仪,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生于武周神功元年(公元年),官二代出身,父亲郭敬之历任渭州(治今甘肃陇西县)、吉州(治今江西吉安市)、绥州(治今陕西绥德县)、寿州(今安徽寿县)四州刺史。

郭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长得高大威猛、相貌堂堂。年轻时代的郭子仪进京参加武举考试,结果力拔头筹,以优异的成绩登第,旋即被授予左卫长史之职,从此进入帝国军界。

郭子仪入仕后,曾在边疆诸镇辗转担任边关将领,经过长期历练,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军事经验。

天宝八年(公元年),郭子仪被擢升为左卫大将军,出任横塞军使。

天宝十三年(公元年),横塞军改名天德军,郭子仪仍旧担任军使,同时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他五十八岁,论年龄和资历,他已是一员老将,可他的官职却还只是朔方节度右兵马使。也就是说,当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早已名震朝野、一个个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时候,而郭子仪在军界仍然是一个排不上号的人物。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郭子仪能否在史书上被单独列传恐怕都是一个问号,更不用说要作为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一代名将而名垂青史了。

要想在乱世中成为英雄,前提是你必须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否则时代的汹涌大潮一扑过来,非但不能成就你,反而很快被时代所湮灭。

天宝十四年(年)十一月,就在安史之乱拉开帷幕的时候,郭子仪的辉煌人生也随之同步开场了。由于当时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堂兄弟,玄宗自然是极不放心,所以第一时间就把安思顺召回了朝廷,同时擢升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兼卫尉卿、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太守,命他率部进入河东战场。

这一年,郭子仪已经五十九岁。

安禄山亲率大军南下的同时,命他的党羽、大同军使高秀岩自驻地(今山西朔州市东)出兵,攻击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以此开辟第二战场,一方面牵制朔方与河东的唐军,一方面自北而南威胁关中。

可是,高秀岩刚一出兵就遭到了郭子仪的迎头痛击,不得不缩回老巢,另派部将薛忠义进攻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郭子仪闻报,立刻命左兵马使李光弼、部将仆固怀恩等人率部截击,大破薛忠义军,斩杀叛军骑兵七千人。随后,朔方军又乘胜进围云中(今山西大同市)、克复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并打通了一度被叛军控制的战略要地东陉关(今山西代县东)。

朔方军在河东连战连捷,重挫叛军兵锋,使郭子仪一跃而为朝野上下最为瞩目的将帅,玄宗加封他为御史大夫。

就在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东和河北战场逐步肃清叛军时,唐玄宗却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主动出击,结果哥舒翰兵败被害,导致叛军攻陷潼关,侵入长安,唐玄宗西窜蜀地。

虽然唐玄宗自食恶果惨兮兮,但郭子仪却一路开挂势如虹。

至德二年(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至德三年(年),进位中书令。

至德四年(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宝应元年(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

永泰元年(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入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了关中。

大历十四年(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

建中二年(年),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就搁现在,这也属于高寿,死后还被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运气、人品和能力似乎被分配得极为均衡、恰到好处,所以他才能在危急存亡之际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关键他还能在日后不被当权者兔死狗烹,把令人艳羡的权力、地位、名望、富贵保持了整整一生,并得享高寿,甚至还能荫庇后人,惠及子孙。

因此,后世有人把郭子仪称为“福禄寿考,千古一人”。

郭子仪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人生成就,离不开他开阔的心胸和谦卑礼让的处世方式。

安史之乱爆发前,郭子仪和李光弼是死对头,后来郭子仪升为朔方节度使,成了李光弼的上司。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去找李光弼商议军务大事。李光弼一直对郭子仪抱有敌意,认为他此行是找自己的麻烦。因此,李光弼就直截了当的说,我任由你处置,但我希望你不要难为我的家人。

郭子仪却真诚地说,国家正在危难之中,连皇帝都出去避难了,咱们还吵什么呢?你是个人才,这次朝廷命我统领大军抗敌,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将叛乱镇压下去,为朝廷分忧。

李光弼听了郭子仪的话十分感动,从此放下私人恩怨,不计前嫌,和郭子仪一起并肩作战,平定了安史之乱。

郭子仪为人心胸开阔,不仅与同朝为官的将军们能够和睦共处,甚至对飞扬跋扈的太监也能做到谦让。

大历二年(年)十二月,太监鱼朝恩与郭子仪不和,他派人将郭子仪家的祖坟给挖了。当时郭子仪正在战场带兵的打仗,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是不急不躁,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不久后,郭子仪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因为鱼朝恩挖郭子仪祖坟的事早已满城风雨,尽人皆知。大臣们都为鱼朝恩捏着一把汗,惴惴不安的大臣们料定郭子仪一定会拿鱼朝恩开刀。但是让人们惊诧的是,史书上记载,郭子仪这样说,我在外边常年带兵打仗,身为主帅不能禁绝手下士兵践踏、挖掘别人的墓地,现在有人将我家的祖坟挖了,这是上天对我的谴责和惩罚。

郭子仪不但没有怪罪鱼朝恩,还为他辩解,将祖坟被挖的事归咎于自己作为主帅管教无方,这样的胸襟和气魄,试问有几人能做到。

郭子仪与人为善,为自己营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同时他还做到功高不震主。他像秦国的王翦一样,深知帝王的心思,王翦率大军出征时,就是表现出贪婪的样子不断地向秦王嬴政索要财产,以消除秦王对他的猜忌。

郭子仪平定叛乱后,朝廷对他大加赏赐,万顷良田,连片豪宅,府邸中珠宝玉器,声色珍玩数不胜数。他经常在家里大摆筵宴、饮酒作乐,一次宴会的花费就高达数十万钱。府中使唤的仆人有一千多人,而且个个都穿着绫罗绸缎,可见郭子仪的生活何其奢侈。

他的一个门客就跟郭子仪说,你生活如此奢侈浪费,恐怕有损你的声誉。现在国家正在百废待兴时期,你为何不拿出这些钱资助国家充当军饷呢,这样做朝廷会更加褒奖你,但郭子仪闻言却笑道,我如果按照你说的去做,皇帝更会怀疑我另有所图,自古帝王从不担心大臣们沉迷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担心大臣收买人心,起兵造反。

郭子仪正是深谙处世之道,能够审时度势,所以才能在安史之乱后的暗流涌动的官场安泰无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