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铲、两铲、三铲……一个饮料桶自制的漏斗、一把小铲子,梁忠厚正坐在地上用他的“工具”往塑料袋里装着藜麦,旁边是塑封好的一包包藜麦,已经装箱的藜麦整整齐齐码放在地上,与他常年为伴的两根拐杖立在炕沿边。记者插着缝进了梁忠厚的家。

“你们来了。”看到记者来了,梁忠厚把大家请进屋里。“你们先坐炕上,马上就完工了。”一边和大家聊天,一边继续装着剩下的藜麦,“我这手工装,速度慢,装了五天了。”

梁忠厚的家里特别简单,一个简单的塑封机,几件简单的工具,屋子不大,整个屋子里散发着藜麦淡淡的香气。

梁忠厚是和林县大红城乡万裕号村的村民,一场车祸让他右腿落下了残疾,因为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年他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只有他和他的老母亲。年开始,靠着不服输的坚持,梁忠厚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四十一号村的土地正适宜藜麦的生长。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年,通过结对帮扶、扶贫项目、扶贫贷款扶持,梁忠厚流转了四十一号村里的亩土地,成立了和林格尔县梁忠厚种养殖家庭农场。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的藜麦销售初步走上轨道。

“我是贫困户,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国家总是在帮助我,现在我生活好点了,不能忘了回报社会。我要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感到很高兴。”

塑封完最后一袋藜麦,梁忠厚撑着拐杖站起身来,“你们辛苦了,你看我这家里,全是藜麦,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边说边把最后一箱藜麦封好口,吃力地扛起来放好。

“我去年一冬天照顾生病的老母亲,藜麦没有销售出去,目前还没有赚到钱,藜麦营养价值很高的,我平时一斤卖25元。”梁忠厚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梁忠厚的母亲已经78岁,眼睛患有严重白内障,已经基本看不清东西,加上腰部劳损,不能下地干活,常年需要梁忠厚的照顾。

大概听出来我们的来意,一直坐在炕上不说话的大娘笑了笑:“忠厚早就念叨说捐藜麦,一直不知道联系哪,着急了可长时间,你们今天来了,忠厚也能睡个好觉了。”

梁忠厚睡不好觉,开始是因为不知道联系谁、怎么捐,知道怎么捐后,他又开始没日没夜赶着打包装,包装好斤藜麦,梁忠厚用了整整五天。

大家帮忙把藜麦装上车,依梁忠厚的意愿,捐给和林县融媒体中心的一线人员斤,县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县公安局的人民警察各捐斤,由于梁忠厚行动不便,由融媒体中心负责人转交。

搬完藜麦,梁忠厚的屋子一下就空了。

“今天我总算是完成我这个心愿了,真是松了一口气,谢谢你们。”梁忠厚满脸高兴。

出门的时候,梁忠厚把大家送到门外,看着车上的50箱藜麦和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的梁忠厚,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车子慢慢启动,梁忠厚跟着车子走了几步,冲着大家喊了一句:“你们辛苦了,大家一起努力,疫情很快会过去的!”

梁忠厚,人如其名,善良而且忠厚,是和林县大红城乡已脱贫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去年开始采访梁忠厚通过自身努力奋斗脱贫后,我和他建立了联系。开始梁忠厚打电话要我帮忙协调给一线工作人员捐助藜麦时,我心里很酸楚也很矛盾,直到后来他一次次打电话催促我,赶紧帮他落实这件事,于是我们通过协调,完成了他的心愿。走进梁忠厚的家,他的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两个人居住的屋子甚至有点冷清,很难想象一个残疾人依靠两根拐杖是怎么做到这么多的,在他身上折射出来对命运、对生活的不屈服和对社会充满的爱,深深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