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家不足1分地的庭院雪菊就卖了元,今年只多不少。”一说起种植雪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马家夭村的村民刘柱柱就笑得合不拢嘴。

马家夭村是典型的山丘区,曾属于市级贫困村,常住人口95户人。以前,马家夭村的百姓都以种植玉米为主,收入一直不多。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年起,村委会号召村民们在自家庭院和田间地头种植雪菊。如今,全村90多户村民都种植了雪菊,种植面积达30多亩。凭借良好的品质,他们的雪菊已远销南京、沈阳、河北、四川、深圳及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为农户致富增收打开了新门路。

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土豆、赤峰硬果蕃茄、呼伦贝尔黑木耳……时下,内蒙古贫困群众的农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市场,走上各地百姓的餐桌,在积极推进消费扶贫的同时,也让内蒙古绿色农副特色产品整体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

依托“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的新发展战略,兴安盟大米、玉米、肉牛、奶牛产业迅速发展,短短两年之内,兴安盟大米声名鹊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兴安盟大米搭上直通车,不仅卖到了呼包鄂地区,更走进了北上广、长江沿岸、珠三角等地。眼下,扎赉特旗极北稻、齐兴白香粳米两个系列的大米和科右中旗二龙屯大米、小米等品牌走上了每日优鲜、供销e家等国家级电商平台。同时,商务部将其作为全国重点扶持农特产品给予支持。兴安盟大米从“好米”打造成“名米”。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大井村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种植作物效益低,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触网发展模式,该村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鸡蛋、南瓜、牛羊肉等农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额突破万元,最大程度保障了贫困群众种养收益。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贫困程度最深的盟市,当地利用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扶持马铃薯、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原有的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现已全部摘帽。赤峰市是内蒙古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现有未脱贫人口人,占全内蒙古自治区未脱贫人口总数的60.6%,脱贫任务较重。当地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牧区实际,大力培育有特色、可持续的杂粮杂豆等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消费扶贫和电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农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呼和浩特市新建占地0平方米的消费扶贫集采服务中心,开展优先采购、以购代帮、旅游消费等活动。大力实施“线上线下”“需求定制”扶贫产品销售行动,采取“网上访亲+网下走亲”形式,倡导驻村干部网上帮助贫困户梳理发布自产自制商品,网下对接消费载体,建立“企业订单式采购、贫困户订单式种植养殖”的产、供、销紧密结合新路子。

在推进扶贫产业发展的同时,内蒙古各地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参与扶贫产品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带动产地和消费地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并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流通服务网点,提高仓储、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提升消费扶贫保障能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稻麦扬花乳香浓,牛羊漫滩瓜果熟,目前,内蒙古的特色杂粮杂豆、奶制品、饮品、粉条、林下产品、荞面制品等优质农特产品畅销全国,世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开始在充满各种色彩的产业里“刨金植银”,“扶贫牛”“扶贫鸡”“扶贫果”等特色产品让他们收获了“真金白银”。

土特产焕发新光彩,小产品成为大产业,大扶贫形成大格局。据了解,今年内蒙古聚焦1.6万多名剩余未脱贫人口,对强劳力贫困人口,做到产业发展项目全覆盖、到村到户,年内实现人脱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