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帅政   看,这是一幅壮丽的画卷——科学立法不断延伸,民主法治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

听,这是一曲昂扬的乐章——执法公正规范,司法彰显权威,法治理念渐入人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社会发展、百姓福祉都离不开法治的支撑、护航与保障。内蒙古以依法治区为引领,法治建设步履铿锵、稳步向前,掀开了法治内蒙古建设崭新的一页。

科学立法,为善治浇筑良法根基

“通过!”

1月30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下称《条例》)。5月1日起,《条例》施行。

这是我区首次出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区民族工作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为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条例》的出台历经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论证和协商。去年8月24日,自治区政协召开关于加快出台《条例》提案办理协商会。会上,自治区司法厅相关负责人通报了《条例》的起草情况,3位同志代表界别、委员和智库专家作重点发言,相关委员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互动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条例》更加成熟管用。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年制定、修改、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24件,“打包”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25件;年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24件,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25件;年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26件,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24件。

“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灵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增强本地特色和有效管用上下功夫,结合地方实际实施“小切口”立法,努力使我区立法工作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由“有法可依”向“良法善治”跨越。

立足解决文艺团队建设、保护、发展问题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内蒙古自治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条例》依法赋予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属全国首例;风光壮丽的额济纳胡杨林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胡杨林保护条例》为额济纳胡杨林织就一张牢不可破的法治保护网……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十分   ■上接第1版到年的“二十证合一”,再到自治区本级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三十二证合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

截至年底,全区行政权力事项压减了71%,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个工作日,建设用地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

内蒙古移动端政务服务门户“蒙速办”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提供公积金查询、换领驾驶证、交通罚款缴纳等32项高频政务服务应用,同时支持健康卡、社保卡、驾驶证等8类电子证照的一键关联。目前,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经基本建成,五级代办帮办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自治区本级网办率达到90.7%。

目前,自治区本级项法治政府建设任务中,除3项等待顶层设计外,其他任务已全面完成。据悉,我区还将继续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考评。

守法普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有效有力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治内蒙古道路上一道必须跨过的坎。

我区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体制机制,出实招、见实效,全力疏导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区级、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三级标准化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三级联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初步形成。截至年,各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余件,解决纠纷余件。

由于家里土地性质改为企业经营性土地,家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杨某一家由原来的失地农民变为股民,当她办理养老保险时才发现,此时的身份根本不能办理,一家人慌了神。无奈之下,杨某来到回民区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经过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她的事情解决了,养老保险也有了着落。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重点聚焦在农村,在各行政村设立“村民说事室”,让村民遇事有处说、说了有人管、管了有结果,也让村务决策更加阳光、民主,让干部干事没有后顾之忧。目前,该旗已建立“村民说事室”个,覆盖个嘎查村社区,一批“压箱底”的矛盾纠纷得到集中解决。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区坚持创新普法方式,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重点群体学法载体,打造“叫好又叫座”的普法品牌,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大家好,我是小司,这期视频我来给大家讲讲……”《小司来了》是自治区司法厅自创的普法动漫剧,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法律故事,有效破解普法宣传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的难题。该剧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示一等奖。

普法品牌建设是自治区司法厅进行普法工作的重点,其中“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的成功创设有目共睹。“法治乌兰牧骑”的队员们通过编排接地气的优秀法治节目,送法下乡,用文艺表演和现场普法的方式,让法治意识、法治文化植根于农牧民心中。全区已有法治乌兰牧骑队伍支,其中专业队伍支,各地累计演出场,为农村牧区群众带去一道道可口的“法治大餐”。

针对不同人群对于法律的不同需求,我区针对重点群体,设计不同的学法载体,让学法者更有收获。针对领导干部,我区运用“法宣在线”平台组织开展学法考试,设置分行业(部门)学法内容及练习,年参考人数55.06万人,54.85万人及格,及格率99.6%;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送法进校园”“普法情景剧”“万名学生宪法诵读”活动,寓教于乐,方便法律知识理解。

回望过往的足迹,是为了明天的远航。面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法治内蒙古建设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