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大红城古城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

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

[年7月25日(周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

图文/玉文叶子双行记

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是一个丘陵区乡,位于和林县城偏南、距和林县城30公里处,和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三县交界地带,地处浑河两岸。

大红城乡的浑河北岸,有相邻约2.5公里的两座古城遗址,较大者位于浑河北岸,当地老乡称大红城,稍小者位于大红城东北的丘陵台地之上,当地老乡称小红城。

大红城古城位于浑河北岸的平地之上,南距现今的浑河河道约1.5公里。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

城墙系用红褐色黏土夯筑而成,大部分保存较好。如东城墙保存较好的一段,经实测,基宽约13米,顶宽约3.2米,残高5至7米,夯层厚10至20厘米。

东、西、北三面城墙中部均可见门址,宽10至13米,其中东门、北门外置有马蹄形瓮城。南城墙中部现为民房,原来是否有门址已不清楚。城内断面之上不见文化层,大部分城区散布遗物极少,只有东墙之上及其两侧多见汉代陶片和瓦片。

对于大红城古城和小红城古城,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进行过实地调查,一般认为大红城古城为明代早期的云川卫治所,小红城古城为元代的红城屯田城。

长期以来,考古界认为和林格尔县大红城古城应该是明代的云川卫治所,小红城古城为元代的红城屯田城。但是最近,内蒙古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勘探并结合史料,提出了“大红城古城明代云川卫下面很有可能还覆盖着汉代骆县遗址,小红城古城则可能是金代云川县”这样的观点。

据《明太祖实录》和《明史·地理志》记载,云川卫设置于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年),隶属于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八年(年),山西都指挥同知王仙领兵修筑了城堡,并开荒屯田。永乐元年(年)云川卫内徙,宣德元年(年)复还旧治,正统十四年(年)徙于大同左卫。

考古工作者早年在对大红城古城的调查中,采集有明代的白瓷碗残片等相关遗物,从而考证为明代云川卫。从大红城古城的规模来看,与同时期的东胜卫(今托克托县东沙岗古城)、镇虏卫(今托克托县黑城古城)、玉林卫(今和林格尔县榆林城古城)相仿,而且这4座卫所大致呈东西一线分布,大红城古城为明代云川卫治所的考证是确切的。由于使用时间较短,且以屯兵为主,所以大红城古城之中存留的明代遗存较少。

从大红城古城东墙之上及其两侧散布的汉代遗物来看,古城这一地带应建于一处汉代遗址之上。在大红城古城北面的丘陵台地之上,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汉墓,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年曾发掘土洞墓4座、土洞砖室墓2座、土洞木椁墓1座。从这些汉代遗存的迹象初步推断,大红城古城之下极有可能叠压着一座汉代古城。

汉代的定襄郡沿着浑河由西向东设置有桐过、骆、武成3座县城,为西汉时期定襄郡的最南一线;到东汉时期,定襄郡南迁,浑河沿岸的这3座县城又成为定襄郡的最北一线。

如今,一西一东的桐过县、武城县旧址均已确定,分别为清水河县城嘴子古城、和林格尔县榆林城古城,而处于中间位置的骆县旧址则一直没有发现。从大红城古城大致处于城嘴子古城、榆林城古城中间的位置来看,恰好符合定襄三县的浑河沿岸布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