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一体推进、精准整治、长效管护,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转变,由干净整洁向赏心悦目转变,由全村提升向全域提升转变,不断推动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个坚持”实现一体推进
坚持包联带动,层层压实责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33名处级领导包联乡镇(开发区)、72个县直部门包联行政村、乡干部包片、村干部包重点户的四级包联机制,推动形成县委政府全盘抓、包联领导带头抓、县直部门协同抓、镇乡村干部具体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坚持群众主动,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党群共治,引领各村“两委”、党员、网格员、低保户、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村民代表、雇佣人员(防疫员、护林员)八类人员齐动手,明确农户落实包卫生、包绿化、包设施、包秩序“四包”责任,发动农户积极参与,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县8个乡镇、1个开发区全面铺开,个行政村全部动员,画好整治“同心圆”。
坚持项目推动,夯实振兴基础。把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围绕道路、饮水、住房、用电、网络等问题,由乡镇拉出需求清单,部门全力给予项目支持。目前,已申报项目10个,投资额达.54万元,其中落地项目7个,投资额万元,均已开工建设。同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创建,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出资、出智、出力,助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四个保障”实现长效管护
强化资金保障。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年投入万元,年投入万元,年投入万元,年将达到万元,村均由4.66万元增加到12.16万元,户均由元增加到元,全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
强化考核保障。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包括村庄规划、垃圾、污水、道路、村容村貌等23项指标的动态考核体系,现场列表记分、量化评定结果,年底全额发放奖补资金。对全县8个乡镇、1个开发区按达标村、示范村和宜居村3个层次划分,奖补资金由去年的万元提高到了万元,激励各乡镇以更高的标准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强化机制保障。健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保洁等管理制度,推行议事民主化、主体多元化、规定标准化、程序规范化、责任网格化、手段智慧化、评定星级化“一村七化”长效管理模式。成立督查专班,坚持“日巡查、周评比、月通报”督查管理机制,聘用保洁员名,全县8个乡镇、1个开发区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有经费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强化德治保障。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探索构建农村居民信用评价体系,试点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激励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以美丽宜居村、绿化美化乡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周末大扫除、垃圾分类等共建活动为带动,通过树先进典型、抓反面教育等办法,深化理念引导,完善制度规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五个革命”实现精准整治
“厕所革命”让“方便”更方便。将“厕所革命”与养殖粪污处理、森林绿化等相结合,对城郊村或有条件的村庄,推进厕所粪污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其他村因地制宜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或单户分散处理的模式,积极引导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治理。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拓宽粪肥利用渠道,推动粪污就地就近全量肥料化利用。
“垃圾革命”让“乡愁”变“净土”。规模较大村或条件较好村逐步配备1辆全封闭垃圾转运车,不具备单独配备的,由乡镇根据区片或者以行政村为单位共享垃圾转运车。川区乡镇逐步建立“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配套建设垃圾转运站;山丘区乡镇逐步建立“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及处理”模式。城镇周边有条件地区逐步建立“户投放、村收集、乡镇(村)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无害化治理模式;离城镇较远,人口相对集中村镇逐步建立“户投放、村收集、乡镇处理”的集中无害化治理模式;地处偏远、人口分散地区逐步建立“户投放、村收集、村处理”的分散治理模式,定期清运进行无害化处理。县级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乡镇规划建设固废垃圾填埋场,已建成5处垃圾处理场站,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污水革命”让污水成净水。统筹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村庄人口规模及密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生活习俗等多种因素,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郊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上实施管网延伸,通过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川区村多是以绿色产业、民宿采摘为主的产业发展地区,生活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山区村充分发挥优势,保持特色,重点整治村庄的脏乱差问题,生活污水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装配式简易处理技术就地处理,实现了全县污水的有效管控。
“村貌革命”让村貌有新貌。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针对山区村散户养殖较多的情况,统一羊群出群时间,实施错时管理,有效解决街道清洁难以保持的问题。针对川区村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的情况,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公司,全面负责环卫运营管理工作。针对城郊村多为城乡居民混杂住宅区域,且易成为长效管理推广“盲区”的情况,参照城市小区管理标准,对城乡结合部的老旧房屋、破损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已完成个自然村、户农户环境卫生整治,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农废革命”让农废变资源。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行动,化肥减量3.5%,农药减量2%,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落实养殖场治理主体责任,推动建设、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