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看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611/9052601.html

编者按:

1、你不可能每次重要的展览,都能在场观摩,所以展览的分享是一种交流的需要;

2、就算你到场参观,一般而言,每人每次都无法在大博物馆一次看完所有展品,所以分享就是一种交流的必要;

3、就算一般的博物馆,由于每个人对展品的侧重都不相同,每人对同一件展品的理解与聚焦点也各自不同。所以留下的图片的角度,聚焦,侧重都不同,所以分享就是一种交流的必须。

此次我们选取大家提供的博物馆分享展品图,就是一个个人立场,个人审美,个人视角的博物馆巡礼。欢迎大家提供博物馆巡礼主题稿,与同道分享美物与历史。感谢猫先生提供资料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供稿分享。分享内容将在乐艺会各平台传播。

边关岁月——战国、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陈列

该基本陈列主题思想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展示这一阶段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历史文物精品,反映自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蒙古地区这片土地上,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升华的结果,而草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封建中原王朝与渐次兴起的北方骑马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高度体现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前后承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

横亘内蒙古东西的长城,就是见证这一历史的宏大载体,以长城为纽带,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封建王朝交流、碰撞、融合、升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前言

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狭长,幅员辽阔,大兴安岭、阴山与贺兰山从东到西排列,广袤的草原、众多的河流、湖泊分布其上。这里既是中华民族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演进的主要区域。从公元前五世纪战国时期开始,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千余年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中原王朝修建的长城、障塞,设置的郡县;又有北方游牧民族跃马扬鞭、逐水草迁徙的行国遗痕。以中原农耕民族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代表的游牧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他们前后承接,创造出了辉煌的、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草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往日的战马嘶鸣,早已无从寻觅,昔日的障塞边关,今日只剩残垣断壁。我们这一展览,汇聚了内蒙古地区发现的自战国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精美文物,以揭示当时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交流等方方面面,这是草原文明历史画卷中浓重的一笔,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独具特色文化的真实再现。

第一单元战国时期

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本单元主要表现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与内蒙古地区由关联的燕国、赵国和秦国的历史和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东胡和匈奴的历史。山戎、东胡是最早活动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东部的部族群体。

战国时期,山戎、东胡活跃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到战国晚期,东胡发展成一个极为强盛的部族联盟体,其势力范围大致在今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及辽宁省西部和河北省北部地区。

东胡强盛之时,常西逼匈奴族,南侵燕、赵二国。秦末汉初,东胡被匈奴击败,部族溃散,联盟瓦解。作为最早出现于北方草原的强大游牧王国,东胡对后来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

匈奴兴起于战国晚期,雄踞内蒙古草原西部,其第一代单于驻牧在今黄河河套及阴山一带。到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时,匈奴迅速强盛,攻灭东胡,其势力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的所谓“逐水草而迁徙”的“行国”。

第二单元秦时期

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本单元主要表现距今约年前秦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后内蒙古地区的管辖及匈奴雄起至衰落的历史概貌。

秦朝设置郡县、屯垦戍边;匈奴武力强盛,游牧发达。他们在长城内外,碰撞与交流,共同书写了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历史诗篇,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历史及草原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晚期崛起于北方草原的匈奴建立起囊括大漠南北的游牧政权,给秦王朝带来很大威胁。

秦王朝为稳定边疆统治,在内蒙古地区营建大小边疆城镇并屯垦开发。秦王朝在内蒙古地区设置郡县,第一次将内蒙古地区置于中原封建王朝统一政权之下,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及祖国北疆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两汉时期

公元前年——公元年

本单元主要表现距今约年至年前的两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汉治辖及匈奴雄起至衰落的历史概貌。汉王朝设置郡县、屯垦戍边;匈奴武力强盛,游牧发达。他们在长城内外,战争与和亲、碰撞与交流,在这其中共同书写了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历史诗篇,对中国历史及草原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王朝为了稳定边疆的统治,在内蒙古地区营建了大大小小四十余座边疆城镇,并屯垦开发。与此同时,我国北方草原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匈奴帝国也在这一时期在内蒙古地区建立王庭,形成了“南有大汉,北有强胡”两大民族统一体对峙形势,创造了中国大一统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

匈奴统一政权的建立,对我国北部边疆的开发,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汉武帝时,经过休养生息的汉王朝对匈奴发动多次战争,迫使其统治中心迁至漠北。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入塞,北匈奴西迁。

两汉之际,中原王朝与匈奴部族间的碰撞与交流,内蒙古地区是主要承载之地。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这一时期留下了众多的古城遗址和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为我们研究和展示内蒙古地区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年——公元年

自公元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至公元年隋文帝杨坚举兵灭陈,南北统一,这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单元主要表现距今约年至年前的东汉至北朝时期,活跃于内蒙古地区以鲜卑族为主的多民族发展历史概貌。

源于东胡的鲜卑,勇悍善战,不断进取,先后在草原和北方地区建立了九个封建政权,特别是鲜卑拓跋部,从大兴安岭西麓,一路向西南迁移,来到阴山脚下的匈奴故地,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是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草原民族,推动了中华各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走向大一统、大融合的重要历史阶段。东汉末年,中原动乱,东汉王朝对边疆的管控渐于失效,北方各游牧民族尤其是乌桓与鲜卑各部乘虚占领内蒙古地区。秦汉时期的郡县城市遗址在魏晋时期继续沿用,成为鲜卑南迁汉化的重要跳板。其中拓跋鲜卑南下建立北魏的第一座都城盛乐城就位于今天的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是内蒙古中南部最大的城市遗址。

而北魏云中宫所在地就在今托克托县古城村古城。围绕着这两座古城,还分布有北魏重要的军事重镇,其中的沃野镇城址为乌拉特前旗苏独仑乡根子场古城、怀朔镇城址为固阳县城库伦古城、武川镇城址为武川县乌兰不浪乡土城梁古城、抚冥镇城址为四子王旗库图城卜子古城、柔玄镇城址为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古城。分布众多的城市遗址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古代内蒙古地区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升华的实物见证。

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物,一方面受中原封建王朝三国、两晋的影响,具有汉文化特点,另一方面受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图片系列已获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