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首府各景区景点推出了各种特色活动,旅游市场也稳步升温。与往年“五一”假期人山人海不同,预约出行、错峰旅游……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交融,传统活动与新鲜体验辉映,文明旅游渐成风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无预约,不旅游”已成为市民文明出游的新趋势。
“五一”假期,记者走访我市各大景区了解到,为避免客流过度集中,全市主要景区景点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方式接待游客。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景区环境整洁、客流适中、服务提升。
“请您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间隔1.5米排队测温……”在土左旗哈素海景区,游客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购买观光船票乘船。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按照最大承载量的30%对游客进行限量,并采取一出一进的方式进行限流,“来到景区的游客们也非常注意文明旅游,大家自觉戴口罩、不扎堆。”
“自带装备自带水,带着孩子来徒步。”市民王煜在“五一”假期选择了徒步的方式,在新城区水磨村附近的徒步线路和家人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王煜说,疫情防控期间,要文明出游,不扎堆不聚会。这里环境优美,人又少,戴好口罩和洗手液,给孩子做好防护措施,一家人慢慢游,让旅游变得更加轻松舒适。
“虽然与往年相比,今年‘五一’期间的游客量有所下滑,但馆内的防疫和旅游均井然有序。”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管理部门出台的各项规定,虽然带来一些不便,但我们都很理解。只要每一名游客都主动遵守规定,大家才能放心游玩。”5月4日,去托克托县神泉景区游玩的游客李天华,一边帮儿子检查口罩佩戴,一边耐心嘱咐家人。这是李天华一家3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出门游玩,一家三口到达园区大门后,看到有游客正排队扫码和接受体温测量,他们自觉与前面的游客保持2米以上的间距。在景区内游玩时,他随身携带了塑料袋,将矿泉水瓶、废弃的零食包装都丢入塑料袋中,并封口丢入垃圾箱。“其实在出门前,我们全家也主动测量了体温,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游客负责。”
记者走访发现,在我市各景区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文明旅游正蔚然成风。
来自山西的游客张丽丽,“五一”期间和家人一起到我市游玩了多处景点。最令她惊喜的,不仅是首府的美景,还有景区干净清爽的地面。“我在大召寺、内蒙古博物院逛了一天,没看见一名游客乱扔垃圾。”
这样的暖心细节,在张丽丽此次呼和浩特之行中还有许多——无需景区工作人员刻意提醒,游客们都自觉地全程佩戴口罩;进出景区时,大家默契地文明排队。有一次在景区照相时,她动作有些慢,照完相回头才发现,两名游客正耐心地等在她身后几米远的地方。“来呼和浩特之前,我心里也心存担忧,但游玩之后,觉得这次旅游很安全,也很美好。呼和浩特吸引我的,不仅是风景,还有市民的高素质。”
近年来,我市注重倡导树立文明旅游新风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景区和公园的软硬件设施,促进文明旅游再上新台阶。
此外,在青城公园、满都海公园等市区的公园游园,随处可见休闲游玩的人们,游人们自觉做好防护措施,在景区内赏花却不摘花,手中的果皮纸屑也会自觉丢入路旁的垃圾桶,谈笑间,“您好”“谢谢”“请”等文明用语常挂嘴边,文明行为在点滴中展现。
除了文明的游客,公园景区的科学管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游园中,醒目的宣传标语和警示牌随处可见,一字一句提醒游客注意言行举止。在景区的道路上,每隔数米放置着垃圾箱……这些有效的倡导措施,让文明之风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文明出游已慢慢成为市民们的自觉行为,给景区增添了和谐之美,为城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记者刘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