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黑石兔村的脱贫户梁长在就来到田盛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牛舍前,专注地“研究”新购进的58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我腿脚不太方便,填料、倒水还能干。养牛我有经验,苦不算重,这一年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梁长在一脸笑意,他想来这里当饲养员。“过几天我们就准备吸纳像梁长在这样的贫困户来打工。”合作社负责人梁来世告诉记者,合作社有自己的秸秆打捆机,每年要储备吨的玉米秸秆和吨的青贮玉米秸秆,满足了养殖草料的需要,还大大提高了周边村的秸秆利用率。不仅要养好“扶贫牛”,还要种好“扶贫田”、喂好“扶贫驴”、栽好“扶贫树”。在和林县,一场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的“战役”进行着,一些适合当地发展且行之有效的脱贫模式和思路正在形成。和林县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探索特色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城关镇保汉沟村做强优势产业,走产业发展的路子,建成规模2万只的蛋鸡场供正大集团租赁使用,每年17万元租金全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和村集体公益事业;盛乐镇台基营村流转了全村0亩土地种植苜蓿,有承包地的村民每人每年获得元收益;巧什营镇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昔日不起眼的农家院落,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舍必崖村东南处开辟好亩盐碱地,正在规划规模头养牛小区的建设,建成后将带动周边贫困户养牛实现稳定脱贫;羊群沟乡通过发展生产扶贫资金直接补贴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黑老夭乡启动了亩包括蒙古冰草、红百合、砾苔草的“订单式”育种精准扶贫项目……“产业扶贫打破了一些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汉心态,我们要因地因人制宜,下活产业这盘棋,发动种养大户、产业能人、新型主体,通过示范培训掌握技术,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林县农牧局局长云月清告诉记者。为变“输血”为“造血”,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这一目标,和林县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化项目,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努力,和林县初步形成了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入股分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培训就业6种产业扶贫模式。研究制定《和林格尔县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方案》,正大、草原御驴、塞外桃园等公司与和林县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菜单式扶贫产业项目,对没有劳动力贫困户落实生猪代养政策,覆盖户人;对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发展肉羊、奶山羊养殖项目,共覆盖贫困户户。发展特色经济,结合今年实施的12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马铃薯种植、蛋鸡养殖、大葱种植、蚯蚓养殖、光伏、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产业扶贫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组织户贫困户与奶牛牧场签订了粮饲两用玉米种植协议亩,贫困户预计增收元左右。强化技术指导,选派种养殖专业产业指导员名进村入户开展跟踪培训服务,将名贫困人口牢牢吸附在产业链条中。一项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和林县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助增收,带领百姓下活“产业棋”,奏响“富民曲”。(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及庆玲)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0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