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是很多人都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其历史也源远流长。从考古发现来看,杂技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在汉代是杂技发展的一个高峰,还被称之为百戏。比如,著名的壁画《舞乐百戏图》就展示了当时杂技的风采,不过有专家表示,现代的杂技表演技艺和形式,已经大大超越了汉代的杂技,这位专家给出了什么依据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看到《舞乐百戏图》您或许就明白了:(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年8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几位村民在一处土山上修田,有位村民在铲土时,意外挖到了几块石板,而且石板上还有人工凿刻的痕迹。村民们都很纳闷,土山上怎么会有石板呢?于是,几位村民就联合起来,准备将石板挖出来,免得妨碍修田种地,但挖了半天才发现石板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因此村民们就怀疑下面是古墓,便联系了当地文物部门。第二天上午,文物部门安排3位考古学家前往林格尔县考察,他们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发现石板的地方。专家们经过一番勘察,确定石板下面就是墓室,不过要想发掘还需要动用不少人力物力。后来,专家们对该古墓展开了深入发掘,确定为东汉古墓,并出土了数百件玉器,金器和丝织品等文物,还发现一枚印章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即东汉时期管理北方的官员护乌桓校尉。专家们感到最意外的是,整个墓室内壁绘满了精美壁画,而且保存完好,是迄今最大的汉墓壁画墓室。规模宏大的墓室壁画描绘了墓主人的一生,其中有《庄园图》和《车马出行图》,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乐舞百戏图》。“乐舞百戏”顾名思义就是音乐,舞蹈和杂技的表演技艺。在画面的左上方,有几位坐着看戏的人,其中穿红色衣服的或许就是墓主人,穿黑色衣服或许就是侍卫。在画中部,两人正击打有一件竖起来的鼓,虽然我们看着是无声的,但是脑海中却能回响起“轰隆隆”的鼓声。在击鼓的两侧,就是各种精彩的杂技表演,有舞轮的,有倒立的,有耍飞刀的,还有在杆子顶显示手段的童技等等。他们的表情都各不相同,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技艺。不久之后,考古专家们对《乐舞百戏图》模糊的地方进行了修复,同时将整个画面按照1:1的大小完全复制了一份,并送到博物馆展出,也让广大市民朋友能够一饱眼福,感受一下汉代杂技表演的空前盛况。后来,当地文化馆的杂技教练也慕名前往欣赏《乐舞百戏图》,他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对其中每一项杂技表演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杂技教练对汉代杂技表演给予了高度赞誉,不过他也表示其中的很多杂技表演发展到如今也都有所变化,而且我们现在的杂技表演难度,以及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都远远超过汉代。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杂技发展了多年,肯定越来越好,另外再加上现在杂技表演还能借助不少的高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表演难度,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最后杂技教练还举了个例子。在《乐舞百戏图》中,有一种杂技将多张桌子摞在一起,有时两个,有时三个,甚至有时五个,然后一位表演者爬到最顶端的桌子上表演各种杂技。一开始,考古专家们对类似的表演还很纳闷,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杂技。于是,杂技教练解释说这叫“安息五案”,“安息”是汉代对中亚国家伊朗的称呼,可见这种杂技表演源自于中亚地区。虽然安息五案是外来艺术,但在汉代杂技表演艺术家的手里却玩出了不少的新花样,有的形式还一直延续至今。在如今的杂技表演中,比如《椅子顶》,《排椅造型》和《蹬板凳》等,都有安息五案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它们都起源于安息五案,但不过表演形式已经有所变化。比如现代的《椅子顶》将桌子换成了椅子,而且数量也变多了,最多可以到10把椅子,因此表演难度也更高。《排椅造型》中表演人数多了,彼此之间协作提高了杂技的艺术性,带来更震撼的视觉效果。不得不说,《乐舞百戏图》是研究古代杂技的绝佳实物资料,同时我们还能对杂技艺术追根溯源,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没有摄像机的古代,《乐舞百戏图》就像是一卷录像带,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享乐的具体情景,对我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文物。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8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