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岁月长河里,有着无数被人们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从嫦娥奔月到牛郎织女,有些已经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还有一些则鲜为人知,渐渐消逝。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是人们对美好爱情,向往自由的精神寄托与象征。今天,在和林格尔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走访当地民众,发掘着一个又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大石头湾村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个村子与山西省杀虎口、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相距不远,是一个鸡鸣三县闻的地方。大石头湾村不大,全村人几乎全部姓杨,相传这是宋代杨家将的后代呢。说起宋代杨家,许多人都知道,辽宋对峙时期,杨家忠烈在金沙滩一战伤亡惨重,老令公杨业战死,其五子出家为僧,四子被俘做了辽帝国的附马,其六子杨延昭继承父辈遗志,镇守雁门关、宁武关、偏关等“三关”抗辽。
在军事力量达到一定的时候,杨家将开始向辽朝发起反击。此时辽朝已呈疲态,辽将不得不让步于杨六郎,问他是想要辽国一射之地还是一骑之地。所谓一射之地,就是射出一箭以内的地域,而一骑之地就是骑马跑一天以内的地域。杨六郎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一射之地了。”辽将暗喜:这杨六郎真傻啊,一射之地岂不吃亏啦。于是当即表示同意。于是,杨六郎脚蹬雁门关,手扳担子山,一箭射到大青山。于是,大青山以南的土地尽归宋朝所有。据说,至今,在大青山的石缝里还插着一支箭,只是这支箭粗大无比而已。
既然大青山以南的土地成为宋朝的领土,所以杨六郎就把宋军的防御前沿推进到与和林格尔县交界处的杀虎口。在这里,杨六郎修建军事要塞,并派猛将孟良驻扎在距杀虎口不远处的新店子镇东二铺村带,当地传说是孟良城,据说就是那时孟良驻军修建的。当时的形势极不稳定,杨六郎作为“三关“镇将,担负着守护北的重任,自然是经常性巡视各地防御情况,以便随时作出战略调整。
一次,他照常骑着战马来到孟良的营地,和他商讨驻防事宜。吃罢午饭,闲着没事,他便驱马出营,沿着浑河往北走去。浑河对岸就是现在的凉城县,那里有一个名叫小窑沟的小山村,全村人家以高姓为主。村里有一户人家也姓高,全家三口人,父母亲和女儿。这高小姐年方式十八,正是花样的年龄,长得眉清目秀,体态婀娜,人见人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尽管媒人踏破了门槛,但生性高傲的高小姐居然一个也没看上。
这天,高小姐正坐在大门外的榆树下面绣花鞋。突然,从村南象风一样驰来一匹战马,进村后这匹战马就放慢的速度。只见马上的人银盔银甲,罩袍素带,足踏战靴,腰间配剑,阔鼻方脸,英俊潇洒,好一派英雄气概。一时间,高小姐看傻了。而英武的将军也同时看到了高小姐。一看这位小姐,杨六郎也傻了眼。久居边关,远离亲人,特别是夫人常年在京,使杨六郎一见到这个花容月貌的高小姐时,竞时看得出了神。就这样,两个人对视长久,直到高小姐的母亲出来叫她回去,这位高小姐才红着脸,低下头,踩着金莲碎步跑回了家。
杨六郎一时心猿意马,走也不是,进去也不是,没了主意。回到军营,他思来想去,决定登门去求亲。于是,第二天,他让军土抬着好多财物,再次来到这个小窑沟,登门向高老爷求亲。高老爷一看这个英俊的将军,心中已有了八分乐意,答应问问女儿再说。高小姐一切从简,情知是昨日见到的那个年轻将军,于是羞涩地点头默许按照说定的时间,又过了几日,杨六郎便身披红色缎带,前来迎娶高小姐。锁呐声声,鞭炮齐鸣,一项桥子载着高小姐一路向大石头湾村进发,那里,杨六郎早已准备好了迎接新娘的洞房,只是那洞房只有几孔窑洞。虽说是窑洞,但里面的陈设应有尽有。由于大石头湾村地处偏僻,非常隐蔽,又距军营不远,杨六郎经常可以借着巡视这里的防御,回到他们的安乐窝和高小姐欢聚,谁都不清楚他已娶了一房新媳妇,更别说远离边关的母亲余太君和夫人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小俩口幸福无比。
但好景不长,只过了几个月功夫,朝廷一纸公文传到边关,调杨六郎回京另行军务。杨六郎陷入了无限痛苦之中。是啊,他与高小姐的好日子太短暂了,但军令如山,他又不能带着她回京,这样就违反了边关守将不得携带家眷的规定。一时间,如何安置新婚妻子成了杨六郎的一块心病。
那高小姐是心细之人,这几天看到杨六郎满腹心思,便问道:夫君有什么事难道不能告诉为妻吗?”杨六郎思虑再三,就把朝廷调他回京的事如实告诉了高小姐。通情达理的高小姐痛苦之余,对他说:“既然是朝廷有命,为妻不能拖了夫君的后腿,只要我们缘分未尽,即使到了阴曹地府,迟早会再次相见的。”夫妻二人相拥痛哭。
没有办法,杨六郎带着无限愁怅,离开高小姐回京复命。临行前,他脱下一只战靴交给高小姐,说:“这只战靴就当是信物吧,将来有了孩子,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你一定带着孩子和这只战靴到京找我。”高小姐点头答应,恭恭敬敬地将战靴置于堂上。
杨六郎走了,带走了高小姐的欢乐与幸福。一年后,她果然生下个儿子,她辛苦操劳,把儿子拉扯成人。儿子稍大一点,母亲便带着他天天在堂前设案烧香祭拜一只战靴,问是怎么回事,母亲始终没有明确告诉他。这高小姐真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她没有忘记杨六郎临走时的嘱咐,但她认为,杨六郎在京有一位贤德的妻子,而自己是一介山野村妇,哪能带着儿子进京寻亲啊,如果那样,她的杨六郎还能安稳生活为国操芳嘛,所以她一一直没把真相告诉儿子,更别说让儿子进京寻亲了。
就这样,在她临终之时,才告诉儿子实情,无奈,那时,儿子也已有了好几个儿子,进京寻亲已无任何必要了。但是,祭拜那只战靴却成了全家人的日常行为。
几世几代过去了,大石头湾村的杨姓已成了一大家族,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杨家据说还保存着那只战靴,而且经常祭拜,珍视他们的先祖留下的这一宝物。之后这只靴子便不知去向了,但这个故事至今仍在新店子一带流传。故事年代久远,真情真意与美好向往从未改变。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在和林格尔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故事仍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