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在运动中找到平衡点”,爱旅游,爱生活的分享,这次的主题是“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连一向以偏远落后的内蒙古也提速了不少,以往的贫困山区纷纷被脱贫,如果不是废弃的断壁残垣还摆在那里,你都想不起来这里过去的模样”。快速发展的呼和浩特市

01古旧村落是拆除还是保留,如何开发成大问题

中国人善于改造世界,这一点已经被无数次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离开一段时间,回来找不到家的笑话时有发生,总体就是旧的建筑消失的太快,新的建筑出现的又太突然,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所有有人才呼吁“把过去的一些古旧建筑保留下来,尤其是那些古旧村落,有的甚至已经超过百年了,距离呼和浩特市仅50公里处的城郊,就有一处废弃的窑洞,不知道它未来的命运,它就是和林格尔县的大小南沟乡旧址”。废弃的窑洞能看出山、陕的黄土高坡

02虽破旧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我们都知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陕西、山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呼和浩特市真正的缔造者应该是山西人”,现在以呼市为代表的的西部城市的市民,有很多人都是山、陕走西口过来人的后裔,这里也深受山西和陕西地区生活习惯的影响,这里的焙子跟陕西的肉夹馍中的馍,无论从工艺还是作用上都很像,喜食酸跟山西的醋有直接关系,再加上这里的女人不同于内蒙古东部和纯正蒙古族女人,大多手巧而且勤俭持家。建筑细节上也能看出山西人的特点

03打造好即是景区也是一段记忆

这里的窑洞看似破旧,保留起来却有重大意义,这里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展示着他们同自然抗争的成果,在如此贫瘠的地方,他们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在这个亩产不足斤玉米的土地上,严重缺少水源的地方,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里定居,而且至今还有一些老人不愿意离开这里,难道这里比城市的高楼还要舒服吗?是否会引起你来此体验一次的兴趣。断壁残垣旅游开发如何

04不保护任凭倒塌可惜,旅游开发难度大

这里的村民已被整体搬迁至附近的小区居住,已经完全摆脱贫困的帽子,而旧址的处理成了老大难问题,拆掉可惜,保护需要成本,打造旅游景区成本大,招揽游客难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虽然经常有人来此参观,通过修旧如旧的手段,想把这里打造成窑洞文化体验基地,总因实施难度过大,不得不做吧!土木建筑土木建筑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注意,如今呼市城区的百年建筑正成为稀缺建筑,城市的快速发展没有给这些古建筑留下任何机会,等到人们返回头想起时,才发现已经无处可看,到处都是仿古建筑,才开始后悔就晚了。城关镇原生态如果我们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过去的历史和文化,给现在人留个念想,也给后来人留个发展过程中的见证,不是也很好吗?这个离呼和浩特市才50公里的地方,如果能够打造成窑洞文化体验基地,是不是会吸引当地居民的旅游兴趣呢?随着居民的搬迁,这里植被的恢复,也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来此居住,成了它们的乐园,尤其是鸿雁,当人们接近这里时,它们会做出驱赶的举动。来此考察的人群五一来临,这里应该属于游人稀少的地方,对于自驾的游客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打卡地,可以跟大自然来次亲密的接触,同时也可以感受一下窑洞文化。大小南沟乡旧址,都在新址的南部不远,由于没有导航定位,最好的办法是到当地后,找一本地人问路。3月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获悉,日前随着20个旗县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