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www.bdfyy999.com/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专权,后又有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天下又大乱。曹操在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姓东汉终结。曹操在官渡击败出身于四世三公家庭的世家子弟袁绍,取得河北四州州治设在晋阳的并州是其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归属于曹魏。连年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诗人曹操在他的著名诗篇《蒿里行》说:“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便是当时社会的实况。

雁门关外

《元和郡县志》说:汉末大乱,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遂空”。《晋书·地理志》并州条下说:“魏黄初元年(公元年),自陉岭以北并弃之,……”因北方的郡都空了,所以把陉岭(今雁门关)以北地区都放弃了。设在大同的平城县也被废掉了。曹操把设在晋北及的几个郡,每郡缩编为一个县,移到今山西的忻州地区,成立了新兴郡。后又恢复了雁门郡,郡治在广武(今代县西南),八个县,其中有平城县。此平城县在今代县。八个县中有五个县在陉北,此雁门郡地,辖却比之以往小多了。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是州、郡、县三级。雁门郡属并州,代郡属幽州。

雁门关外

《三国志·牵招传》说:“太和二年(公元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被鲜卑轲比能部围于故马邑城”,田豫向护鲜卑校尉、雁门太守牵招求救。牵招率部队“军到故平城,便皆溃走”。故马邑城(今朔县城)、故平城,说明两城已废。后来鲜卑大人步度根向牵招投降,《三国志·乌丸鲜卑列传》说:“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三国志·牵招传》说,鲜卑大人步度根、泄归泥向牵招投降,“将部落三万余家诣郡附塞”。投降的鲜卑人总在十几万左右。

雁门关外

鲜卑人已越过句注山进入太原地区了。曹魏景元二年(公元年),“是岁,鲜卑索头部大人拓拔力微徙居定襄之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部众大盛,诸部皆畏服之”(《资治通鉴·魏纪九》)。胡注曰:“拓跋氏始见于此”。拓跋鲜卑最初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东北角,习惯上称为“北部鲜卑”。后迁居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这里生活了大约一百年左右。最后经漠北的科布多迁移到漠南的匈奴故地阴山一带,这里已与中原汉族地区直接毗邻。在漫长的迁移过程中拓跋鲜卑与残留在草原上的匈奴人通婚融合,形成了以“鲜卑父胡母”为内涵的“拓拔”族名。此一论断,见马长寿的《乌桓与鲜卑》。

鲜卑人

拓跋是秃发的音转,意思是鲜卑父匈奴母所生之子。为了这个缘故,后来的南朝史学家便把拓跋鲜卑指为匈奴的一种。《南齐书·魏虏传》:“魏虏,匈奴种也,姓拓跋氏”。《宋书·索虏传》:“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历史学家把呼伦湖以前的拓跋人称为“北部鲜卑”,到达阴山以后的,拓跋人为“拓跋鲜卑”索头,索者,绳索也,大概是说他们头上扎发辫吧。

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呼伦湖附近发掘的东汉时期的鲜卑墓葬中,发现有“发辫”。辫发是拓跋鲜卑特有的发式,不同于东部鲜卑,他们“立发委地”,就是拖着长辫子,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北魏统一中原以后。鲜卑者,东胡语中祥瑞也。

雁门关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