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

历史上对大同形成作出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北魏拓跋王朝,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年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迁都平城(大同)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后,从此大同作为北魏的都城,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为止,共历经六帝七世,凡97年。当时的大同一直是北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中心。在这短短九十七年里北魏王朝不仅大规模的营造宫室的同时、四处征讨其它势力并大量迁徙被灭掉国家的遗民。其中北燕、北凉、高车部、匈奴部、屠吝部、蠕蠕部、高丽等人共计一百多万,陆续迁往平城京機地区,五世纪的大同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百万都市之一。

大同古城永泰门

道武帝拓跋珪即位初年,就定郊甸制度,划定了京機的范围,东至代郡(今河北蔚县),西至善无(今右玉),南至阴馆(今山阴),北尽参合坡(今阳高),郊甸范围,东至上谷军都关(北京昌平一带),西临黄河,南至山隘门寨(今灵丘东南),北至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西),并在原汉代平城的基础上扩建新都宫城,先后建起了三座大殿,即天文殿、天华殿、中天殿,是为北魏的“紫禁城”,并成为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城宫。由于新的皇宫单列在平城(今大同火车站一带)的北部,并不像一般都城占据在都城中央内部,于是在皇宫正南方有建起了新平城。

文瀛湖

新平城又分内城与外郭城,内城里有建起了紫极殿、玄武楼、凉风观(太子宫)、石池、鹿苑台等,这些建筑的完工使的平城内城拥挤不堪。道武帝天兴六年又在平城内城外西建昭阳殿,西昭阳殿,突兀而起,有孤零零的感觉。于是道武帝天赐三年即公元年,发八部五百里的男丁,又修筑了灅南宫,门阙高十余丈,并引沟穿池,广建苑圃。又筑外城方二十多里,这一下宫城的规模就更大了,对于初期的“外城”,就是内城了,这是平城初期的规模,就已经比汉长安的未央宫,隋洛阳的上林苑大很多了。

云冈石窟

北魏京城为长方形,方二十里,共有十二座城门,每面开三门。东为广夏门,西为延秋门,南为阳门,北为顺德门,三横三纵,组成了大小的里坊,大的可容纳四五百家,小的容六十家,有熙熙攘攘手工业区和商业的“里”和“市”,城门之上都建有巍峨壮观的城楼、角楼与皇宫金碧辉煌、高耸挺拔的殿阁楼台遥相辉映,唐人吕令问在《云中古城赋》中说:“池桑干之水”,苑秦城之墙,百堵齐矗,九衢相望,绝非夸大之言辞。

水榭殿堂

外郭之城,周回三十二里,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当年这个外郭之城是为了安置首都不断增长人口而建,大多数百工杂役,至于布局如何,至今未有任何资料可言,原因是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六镇之乱”时就被毁掉了。另外在外郭城东部建有北魏最高的学府-太学,可见北魏在征伐杀戮的同时对文化还是比较重视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昭阳殿前的双阙和全城最高的建筑永宁塔。唐张嵩曾言,双阙万仞,至今在大同玄冬桥处还残留土堆,当地人叫它“宫门腿子”。而永宁寺塔,是一座高百余米的七级浮屠,是当时天下第一高塔。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平城有寺院达余所,僧尼二千余人,其中以永宁寺最为有名。

北魏明堂

整个北魏平城都,简单的来说是由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这只是平城都的一部分,它的郊区更为魅力。都城的南面有仅次于新莽时期中国古代最宏大的辟雍明堂,直径达米,并且还具有天文演象的功能,遥想,冠服衮冕,雍容尔雅的礼仪风范,使的平城文化氛围格外耀眼,就凭这些,谁还能说鲜卑人文化不高呢?另外还建有东苑、西苑、北苑、等一座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近似今日的天然的动物园。史书记载获高车族起鹿苑,南因台阴,北据长城,东起采凉、白登二山、属于西山,绵延数百里。凿渠引武川水注入苑中,并分流宫城内外,而号称“小东海”的文瀛湖就是东苑主要重要组成部分。

乾楼

其中,并在采凉山建“虎圈”,散养着各种珍禽异兽,而白登山则为祭祀区,建有太祖道武帝以及昭成、献明诸庙。并在方山建有灵泉宫,是北魏皇家举行国宴和皇家避暑的行宫。遥想当年这里碧水泛波,青杨掩映,殿宇参差,亭观相连,从方山往下看,池如明镜,殿似行舟,车骑相绕,佳人如织,绝对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云路坊

除了天下闻名的云冈石窟外,苑内的石窟也是比比皆是,有方山石窟,鹿野苑石窟、鲁班窑石窟等等。笔者曾有专门文章分别介绍过这几座石窟,故而在此文就做赘言了,用五律咏之,

《鹿野苑石窟》:

寡人趋自在,鹿野道空承。

危世成三绝,少年朝四弘。

黄云金马客,白雪玉羊僧。

难现是春日,孤鸾怨一灯。

《吴官屯石窟》:

开笔谁人构,累岩书幻宫。

虚舟盘赤子,介石竖高穹。

偈放香云合,禅收花雨通。

苍苍莲影色,久沐魏家风。

《鲁班窑石窟》:

苍冥催觉路,词客步禅关。

乱石秋风直,寒云野水环。

草长难见日,沙急乍收山。

不改莲花界,缘何号鲁班。

东城外

另外,北魏京機地区行政长官叫“代尹”是仅次于郊甸行政长官“司州”的高官。司州其长官称司隶校尉,是地方行政长官的最高位。而平城市长平城令的职位不是很高,但需是由皇家近臣来担任。魏都平城经过97年的建设,不仅人烟稠密,市井繁华,而且是在当时在中国唯一的超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以南征为名,迁都洛阳后,盛极一时的平城很快就败落下来。不久,又发生了六镇起义,魏都平城几乎沦为一座废墟了。

南城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