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的西部、黄河几字湾的顶端中部。她南临黄河,中亘阴山,山南是肥沃的前套平原,山北是水草丰美的达茂草原。
包头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这里孕育了辉煌的史前文明,也曾闪烁青铜文明的火光。中原王朝在此筑城设制、固塞强边,林胡、娄烦、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族在此纵横驰骋、滋养生息。长城蜿蜒连接东西,阴山锁钥连通南北。樯帆林立,驼铃悠扬,游牧农耕和谐交融。各族人民共同在这里谱写了一首首守望相助、团结奋进、共同繁荣的壮丽诗篇。
“与历史对话”第二十八期节目对话包头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包头博物馆馆长张海斌。
04.
开启盛世——北魏至隋唐时期
拓拔鲜卑“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其以祖地嘎仙洞为起点一路南迁进入匈奴故地。曹魏甘露三年(年)拓跋鲜卑徙居盛乐(今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受晋封代公、代王,终建代国,定都盛乐。后代国被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苻坚势力瓦解,拓跋珪复称代王,改国号魏。达茂旗西河乡东黑沙图出土的金器窖藏金步摇、金龙饰等高级别鲜卑文物,为研究北魏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北魏初年,三万余户民众在包头地区开荒屯田,黄河北岸、固阳县等地至今保存多处北魏时期遗存。土右旗萨拉齐粮库两个墓葬出土太和廿三年(年)铭砖。
为防柔然南下,北魏修长城、设六镇。北魏明元帝在泰常八年(年)曾自赤城至五原修筑长城。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战国赵长城沿线的边墙壕障城、哈德门沟障城,都有北魏时遗物,并有较厚的地层堆积,证明包头北郊的赵长城在北魏时曾沿用。有人据此提出北魏长城沿用战国赵长城的观点。至少,北魏长城西段如此。达茂旗东南石宝镇西营盘和希拉穆仁镇境内东北—西南走向的长城,和其西北,达茂旗西营盘、大苏吉、石宝等地东北—西南走向长城,是北魏长城。《通典·边防第十二蠕蠕》和《魏书·高闾传》均记载在六镇之北修长城事宜,前为献文帝皇兴年间(-年),后为孝文帝太和八年(年)。达茂的两道长城与此有关。
六镇之中怀朔、武川(今达茂旗希拉穆仁镇城圐圙城址)两镇均位于包头境内。怀朔镇城址位于今固阳县怀朔镇城圐圙村西南,该城址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古城址。年,黄文弼先生随西北科学考察团途经这里时,曾对古城作过调查,疑此城可能是汉代之稒阳县故址。城址的平面不规则,略近长方形,规模较大。古城的东墙较直,长米,南墙长米,自东向西米,墙体向内折直线斜收。西墙长米,北部一小段折向东北。北墙长米。从北墙城墙的东北、东南和西北隅,均保留有角楼台基的遗迹,也见有马面。北墙和东墙各有一条河流流入城内,在城中汇合后从西墙流出。河水穿城而过,是怀朔镇一大特点。东墙、南墙、北墙设门。城内西北角有一子城,是官府区。城址出土一批泥塑佛像,头像保存完好。另有铜佛像、石雕帐座、石镇兽等精美文物。
怀朔镇泥塑佛头像
怀朔镇泥塑佛头像
怀朔镇泥塑佛头像
武川镇城址坐落在达茂旗希拉穆仁镇召河与哈拉乌素干河(不连河)交汇处的河洲地带,城址由大城和小城组成,两城东西排列大城居西,平面略呈长方形,东南角略向内折。东、南、西、北墙分别长、、、米,东南角内折部分长米。四墙各设一门,门两侧有土墩。城四角有角楼址。设有马面,城内西南隅有一内城,矩形,东西长、南北宽米。内城东北部有3处建筑基址,外观呈堆状,附近散见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残片。小城位居东侧,平面呈日字形。中部偏北有东西向隔墙一道,将城分成南北两城。北城略小,长方形,东西长80、南北宽75米,四角有角楼,设东门,门两侧有土墩。南城稍大,西墙略向外撇,东、南、西、北墙分别长、、、80米,有东、南两座城门,门两侧均有土墩。在小城北墙和西墙外发现有护城河。
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武川镇故城
在大城东侧,有一个半圆形垄状墙,将小城包括在内,并且两端与大城东北、东南角相接。大城的西墙在城外向南延伸到河边。两个城内地表散落有陶罐、盆、壶、筒瓦、板瓦等残片。
依据是郦道元《水经注》注文中的记载:白道中溪“水发源于武川北塞中,其水南流经武川镇城”。白道中溪水为今呼和浩特西北大青山乌素图沟(一说为水磨沟,其上游为抢盘河)。只有武川县土城梁古城可能为武川镇。但是有研究者认为,土城梁古城规模较小,地理位置稍偏,且位于山巅之上,城内又有代表一定等级的柱础、瓦当出土,其军事性质稍差,可能为魏帝行宫之一,而非武川镇。有人提出武川县下南滩古城是武川镇故城,从城址位置及河流布局来讲,与《水经注》记载完全吻合。但据内蒙古考古所调查下南滩古城没有城墙。《魏书·列传·九十一蠕蠕传》记载:“皇兴四年(年),予成犯塞,车驾北讨,……诸将会车驾于女水之滨,……乃选精兵五千人挑战,多设奇兵以惑之,虏众奔溃,逐北三十余里,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旬有九日,往返六千余里。改女水曰武川,遂作《北征颂》,刊石纪功。”从此条记载看,予城犯塞,说明是敌人来到北魏边塞,各路人马汇集地女水一定是接近边塞的地方,这与城圐圙城址的地理位置接近,其北不远即为筑于皇兴年间(-年)的北魏长城南线,控扼此地可迎击南下白道之敌及向东进发之敌。这一带也是从平城去往西北边塞最近的地方,北魏在此汇集军队也最为方便,而对于西北来犯之敌接近这一带也最能对北魏都城平城造成威慑。希拉穆仁河应即是女水,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即武川镇。《水经注》记载,武川镇“城以景明(-年)中筑”,张文平先生曾认为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是早期武川镇,后因在今武川县符合白道中溪水流经的城址,主张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即武川镇。
六镇的设立巩固了北疆,然而六镇起义的爆发,却动摇了北魏的统治。边镇将领借机招兵买马、壮大力量,从怀朔镇走出的高欢和从武川镇走出的宇文泰为北齐、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隋唐盛世的开启做了准备。
隋唐时期,包头北部的达茂草原又成为东突厥牙帐。铁山一役,东突厥败走,回纥继之成为大漠主角。为稳固北疆,唐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黄河之滨,其中包头附近的中受降城(今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二狗湾城址)又成为联通大漠中原的重要枢纽、“参天可汗道”所经之地。参天可汗道自漠北草原,经呼延谷(今大青山和乌拉山分界处昆都仑沟)至中受降城渡黄河,穿沙漠,经麟州而入长安城。公元年吐蕃控制河西走廊,中受降城更成为唐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大道要冲。大型鸾凤纹铜镜即发现于中受降城城址附近。
中受降城附近出土葵形鸾鸟镜
05.
边域繁华——辽西夏金元时期
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先后有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众多彪悍的马背民族逐鹿北方草原。辽占领阴山地区后,迁天德军于此,并设云内州,境内有党项部落活动。辽天祚帝被金所迫,在阴山山脉的夹山居住三年。金灭辽后,未履约将天德军、云内州归还西夏,但其势力在阴山地区较辽东缩。西夏未在包头设制,但发现其遗存较多。
元朝建立后,包头属中书省大同路的云内州。云内州连城缀村,人民以畜牧、农业为主,兼作工商。九原区麻池镇的燕家梁遗址,因据南临黄河有黄河漕运便利,正北出阴山昆都仑沟可通往大漠南北,汇南北货,通东西客,成为元代重要的水陆驿站。燕家梁遗址布局有致,遗迹保存较好;发现三层叠压的成组房址,整体完整揭示了三个时期房址的平面布局;遗迹类别多样,有房址、窖藏、地炉、各类窑址、灰沟、灰坑、乱葬坑、墓葬、排水沟、道路等等;出土文物丰富,元青花瓷大罐、元青花瓷鸳鸯荷池纹碗、大德九年(年)“雪堂总统”铜铺、一组霍窑瓷器、陶力士俑等,堪称精品。遗址为研究我国元代历史发展、市镇、驿站的建置布局、经济形态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翔实资料。遗址可能与储备转运粮食的忙安仓有关,是与黄河漕运有关的驿站,可能为九花站。
年燕家梁遗址发掘全景
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瓷罐
汪古部是蒙元时期活动在大青山南北的一支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其来自中亚、信仰景教,曾为金朝驻守界壕,年归附蒙古。后与成吉思汗“乃约世婚,敦交友之好,号安达(结义兄弟)忽答(亲家)”,自此汪古部首领世代享有尚公主、封为王的殊遇。
达茂旗木胡尔索卜嘎古城原来认为是安答堡子故城,现在看来很可能是砂井总管府所在地。在达茂旗达尔汗苏木格少遗址曾采集到一个白瓷碗底,圈足周边墨书写有“砂井南乡二官人村……”字样。碗底墨书看,此器物出土地点格少遗址极有可能是隶属砂井总管府的南乡二官人村。格少遗址附近规模较大的金元时期城址唯有其东北15公里的木胡尔索卜嘎城址,其应当就是砂井总管府所在。《黑鞑事略》记载砂井总管府在“天山县八十里”,天山县即四子王旗净州路治所在地城卜子古城,城卜子到木胡尔索卜嘎距离正好四十公里。
敖伦苏木城址即德宁路所在地,也称黑水新城。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为汪古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最早提到黑水新城是元人王恽《秋涧集》至元十九年(年),元成宗大德九年(年)以黑水新城为静安路,元仁宗延祐五年(年)三月,改静安路为德宁路,静安县为德宁县。敖伦苏木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坐北向南,方向40度。城址北墙长米,南墙长米,东墙宽米,西墙宽米。城墙总体成垄状,北墙西段、西墙及南墙西段在土垄状墙体之上残存夯土墙体,最高约3米,夯层特别清晰,夯层厚20厘米。城址四个角有墩台,东、西、北城墙辟城门,设瓮城。
敖伦苏木古城航拍图
城内建筑遗迹甚多,街道布局依稀可辨。总体概括为三横三纵的街道及内外两城相套。主要街道为两条相交的“十”字街,东西南贯通东西城门,南北从北城门直向南。在城址南部正中,南北主干道之西,三条东西街道之南,筑一内城,现留存几个高大夯土建筑台基,最高的可达3-4米。
城址中部偏北有一处重要建筑遗址,四围院墙早已坍塌,其正中北部有一用花岗岩石板垒砌四壁的建筑物土台基,台基上堆积碎砖瓦,附近曾发现7块景教墓石。推测,这座寺院先是景教寺后来改为喇嘛庙。在城内东北角,有一高台建筑遗址,推断是罗马教堂。
城址内散布各种遗物,以陶瓷器残片、砖瓦建筑残件较多,另外建有大型石料制品,有石碑、龟趺、碑额、柱础、臼、碾、磨盘、墓顶石等。最著名的发现是黄文弼发现的“王傅德风堂碑记”碑,今下落不明。
元时汪古部辖德宁、净州、集宁三路及砂井总管府等,东胜州、云内州、丰州亦曾为其属地。
泰定四年(年)石碑、十字莲花的墓顶石、“一捻金”墨、浮雕花卉及人物及动物石椁、錾花高足金杯、玉人物帯饰等是元代汪古部代表性文物。
玉雕人物带饰一组
敖伦苏木城址出土汉、蒙、叙利亚三种文字残碑
06.
塞外边宁——明清时期
明初控制了包头阴山以南地区,后因蒙古各部频繁出入河套,废弃设置。明晚期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阿勒坦汗兵强马壮,从最初的与明廷相持到接受其封号、通贡互市,开创了土默川平原祥和稳定的局面。自阿勒坦汗与格鲁派僧人索南嘉措(三世达赖喇嘛)仰华寺会晤后,藏传佛教开始于蒙古地区广泛弘传。位于土默特右旗的美岱召,是阿拉坦汗的政治中心,也是其弘法中心。美岱召壁画、泰和门石刻、城与寺结合建筑,堪称“三绝”。阿勒坦汗曾修缮利用敖伦苏木城址,城址附近发现年石碑一通,记述阿勒坦汗生平及教导蒙古人民继续信奉喇嘛教及成吉思汗等先祖。
美岱召大雄宝殿佛殿北二层十六罗汉木版画局部
美岱召泰和门上的石匾
美岱召城与寺
在清廷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藏传佛教日益兴盛,庙宇遍布阴山南北。清代新建寺庙保存至今的有五当召、昆都仑召、梅力更召、百灵庙、普会寺等。其中以五当召藏式建筑群最有特色、文物保存最为完整。五当召可移动文物共多件,壁画平方米。藏传佛教九大建筑壁画、弥勒佛和宗喀巴大型铜雕像、明铜胜乐金刚八瓣莲花坛城、“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瓷双耳如意尊、袁世凯授本召活佛封册等一大批文物弥足珍贵。
五当召全景
清乾隆年制如意双耳瓷尊
清初,乌拉特三部、喀尔喀右翼、茂明安部等奉诏安置于土默特部北和西北。东河区西脑包乾隆六十年(年)大照壁、达茂旗道光十二年(年)界碑分别反映土默特两翼旗与乌拉特三公旗、达尔汉贝勒旗(喀尔喀右翼部)分界情况。康熙年间随着清廷西北用兵及蒙古土地放垦,内地汉人从西口(杀虎口)等地进入蒙古地区,逐步定居,形成蒙汉杂居分治局面。包头博托河两岸为土默特右翼六甲地,河边时有麋鹿云集,称“包克图”。康熙时沙尔沁和昆都仑驿站间有“箔头”,乾隆初年形成包头村。和走西口相关的建筑,最早的是东河区南龙王庙(康熙五年年),萨拉齐关帝庙(雍正十三年年)、东河区清真大寺(乾隆八年)、萨拉齐清真寺(乾隆四十七年年)、沙尔沁财神庙(乾隆年间)、东河区财神庙(嘉庆十年年)、固阳县后脑包关圣庙(道光二年年重修)是较早的建筑。
07.
包头崛起——近现代
嘉庆十四年(年)包头改设镇,归属山西归绥道萨拉齐理事通判厅管辖。道光三十年(1年)托克托县河口镇码头被淹,西路船筏改在包头南海子码头停泊。同治三年(年)黄河改道,同治十三年毛岱渡口移至包头南海子。大同总兵马升同治十二年(年)建成包头城墙,继任者张树屏及后任者林成兴在妙法寺及大仙庙留有铭文或刻字。大仙庙即北倚包头北城墙修建。包头渐成为塞外著名商业重镇,水旱码头。包头商会(原称大行、公行、商家会馆,道光十六年即年设)旧址在今东河区清真大寺南,现留存商会大门,旧址发现道光二十三年(年)记述包头镇商户状告当地官吏勒索银两胜诉事宜的“严绝流弊”石碑。道光二十六年(年)建成包头通往阴山北的商道,现青山区和固阳县交界的奔坝沟,有古道遗迹及石碑、庙宇。
这一时期文物以包头老城东河区及土右旗为最多。随着天主教、基督新教的传入,兴建不少教堂,留存的有土右旗二十四顷地天主教堂、美岱召天主教堂、固阳天主教堂、东河官井梁天主教堂等,基督教堂留存的有东河区解放路东堂钟楼。清真寺新建并留存的有瓦窑沟清真寺。汉族移居人口增多,道光二十四年(年)重修萨拉齐关帝庙,砖雕、壁画、彩绘留存最好(二十六)。道光二十九年(年)扩建了龙泉寺,大殿抱厦精雕巧饰,最为精致,同治三年(年)又新筑禅房六间(房顶椽上有“同治三年”烫印字样)。新建了妙法寺、大仙庙、张老五营龙王庙等寺庙建筑。
和平路鑫彩华商号旧址,是保存不多的老包头商号。东门外原二十中(现包二中新校址)驻兵营房,年由爱国将领冯玉祥修建,后为侵华日军盘踞。20世纪30年代,阎锡山编制了晋绥军屯田兵,开始开发以包头为中心的西部地区,绥区屯垦督办办事处设包头,阎锡山任督办,东河区胜利路现有其旧址,后为侵华日军驻包司令部。日军侵华期间,修建了留保窑子水源地水厂及碉堡,都保存完好。大东亚圣战纪念堂抗战胜利后改为中山堂,庆祝抗战胜利、绥远“九·一九”起义曾在此集会,解放后称人民影城。
包头近现代革命史迹十分丰富。东河区转龙藏河槽的太平桥,年12月24日辛亥革命义军经此桥由东门进入包头,包头商会旧址是著名的马号事件发生地,郭家巷是辛亥革命中就义的郭鸿霖烈士宅院,留宝窑子村有王定圻烈士陵园,后迁至该村东梁;东河区福徵寺东前院,年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建立的包头工作委员会设此,工委书记李裕智住该寺东耳房;东河区通顺街3号泰安客栈,早在年随着内蒙古国民革命党(内蒙古人民党)总部迁入,包头就成为内蒙古民族革命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年这里又成为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书记王若飞和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年中共绥远特委书记刘仁在此做争取孙殿英四十一军工作。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以及年底的绥远抗战百灵庙大捷都发生在草原古镇百灵庙;年4月,马占山率领东北挺进军转战固阳红油杆子,在突围战中,骑四师少将师长刘桂五英勇牺牲;年6月,八路军师旅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建为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土右旗九峰山林场巴总窑子村有李井泉支队司令部旧址,固阳县下湿壕大、小帮朗村是支队政治部主任彭德大同志殉难地;原东河宾馆后院的抗日英烈祠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包头战役牺牲的国民党将士而修建;土右旗九峰山管委会有绥蒙抗日游击大队、中共绥西专员公署、萨拉齐县抗日民主政府等驻地旧址;年2月遵白凤翔将军遗嘱,东亚同盟军爱国将领王国才、王绳武等发动合教(今达茂旗西河乡)抗日兵变;解放军曾两次攻打包头,著名的绥远“九·一九”起义发生在包头,这些战役和活动现在都有迹可寻。包头的革命斗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泰安客栈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
巴总窑子李井泉司令部旧址
隽美如画的包克图,草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融汇贯通。胡服骑射开启民族互鉴的先河,昭君出塞拉开民族和好的序幕。各族人民敦睦相亲,交流交往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近现代革命史上,包头各族儿女同仇敌忾、并肩战斗,掀起一次次波澜壮阔革命浪潮,进行了一次次炳炳史册的伟大斗争。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包头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意气风发,必将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
终审:吉艳敏
复审:王佐政初审:王猛编辑:牛菲菲音频/文字/图片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节目、包头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网址:wlt.nmg.gov.cn
联系我们:mail
nmgwlt.cn觉得好看,随手“在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