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在和林格尔县的白二爷沙坝,治沙队员们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用青春和汗水,浇灌成如今12万余亩的沙漠林海。那个曾经黄沙漫天让人闻之色变的沙海,现在满眼是绿色,处处见草木。这些治沙人,用实际行动,为塞北大地谱写了一曲绿色篇章。

如今三十余年悄然而过,那些曾参与治沙植树的队伍中,一支由60多名女子组成的女子支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挥洒汗水、风雨兼程,用双手绘制了莽莽林海,用青春造就了片片绿洲……她们是不怕吃苦的“女汉子”,她们是不惧风沙的女战士,她们是沙窝窝里行进的女人花。

张荷凤:风里来雨里去的治沙女分队队长

在这一群治沙人当中,有不少人,因为常年植树,风雨无阻,导致身体出现了一些病痛,无奈告别了治沙。张荷凤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张荷凤家里,她刚刚吃完药,由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她走路有些不便,双手也已经变形。

张荷凤从小爱干活,麻利勤快,也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年,她听说治沙队招人,自己也是刚刚毕业没啥事做,就想去试试,没想到,这一试,就是整整22年。

“我当时去种树,完全是家里人鼓动的。他们都说治沙害每个人都有责任,而且干好了,也算是给当地人造福。”张荷凤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自己去干了一年之后,因为干得出色,就被任命为治沙女分队的队长了,这也让她更有了干下去的劲头。

由于她为人勤快热心,每次干活都抢着第一个干,队里的队员们对她都心服口服。所以,在她的带领下,治沙女分队也越来越壮大,从最初的30余人发展到后来的60余人。当时有二十多人挤一个炕,翻身大家都得喊“一二三”一起翻。

在有一次植树过程中,当地出现了罕见的连阴雨天气,这样的天气适合种树撒籽。张荷凤带着女队员们,连续七天冒雨种树,希望抓住这样的机会,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这期间,她们几乎没有人吃饱过,也没有人睡好过,忙的时候,全身湿透的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得下地干活,这辛苦的一幕幕,如今成了她最难忘的事。

本来想着,自己可能这一生都要干这一行了,可是谁知道天不遂人愿。年,张荷凤的右胳膊老是觉得疼,尤其是遇到阴雨天,胳膊疼得抬不起来。无奈之下,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她常年劳累和保暖不够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关节炎发展到了全身各处的大关节。身体也一再出问题,让她不得不重视起来。就这样,一直拖到年,她无奈只好申请病退。

“我今年56岁,现在耳朵也不好用了,手也容易抖,走路更是走不了两步,连楼都下不去了,没法继续和他们一起种树了。”张荷凤的言语神情中,对于不能继续和树木相伴,有着深深的遗憾。

韩美霞:13岁种树曾是最小的治沙女队员

年,家住在和林县韩家沟门村的韩美霞,因为家境贫寒,早早辍学在家,急需找一个活计来养活家里人。听说白二爷沙坝治沙队在招人,她便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这一年,她年仅13岁。

“从84年到95年,我整整干了11年。”回忆起种树治沙的日子,韩美霞不胜感慨,“虽然我是当时所有种树人里面,年纪最小的,可是大家干的活都一样。夏秋,一大早起来就得上山挖坑栽苗浇水,中午吃干粮,一直干到晚上才会回到住的地方。想想那时候的日子,真的是苦啊。”

韩美霞站在自己当年治沙的地方眺望远方

韩美霞说,那时候自己去种树,每两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因为那是平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所以每次回家后又不想再回沙坝种树。而且当时自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感觉吃不饱饭,因此经常偷偷哭鼻子。当时村里的人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只有治住了沙,才能过上好日子。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性格要强的她,难过之后擦干眼泪,继续干活,想用自己手中的铁锹,改变命运。

在她印象里,自己当时干的最多的,就是担水浇树,担土育苗。白二爷沙坝6号山是一座地势比较高的丘陵,因为育苗和浇水都比平地要费事得多。一些苗木如果不浇水,就不好活,所以她经常要从距离6号山很远的水库里挑水,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担上山。夏天的日头毒,没几下就汗流浃背衣服也磨破了。为了不耽误进度,那就换着肩膀继续担。这样一天下来,整个人都觉得散架了。

干一行爱一行,从种树到护林,今年49岁的韩美霞用了36年时间,将自己和树木融在了一起。虽然后来工作调离了白二爷沙坝,但是对她而言,最能得到慰藉的是,当年种的树,如今都长高了,每每回到这片土地,她仿佛到处都能找到自己当年种树的影子。用她的话说,“这一切,都值得!”

马玉英:上半辈子献给沙坝想继续干下去

马玉英和众多治沙队员一样,从17岁那年参与治沙植树以来至今,她的前半生都是在和树木打交道。

在她记忆里,那时候每逢夏天,她们白天栽树,晚上修路。因为住的地方和栽树的地方距离不近不说,根本就没有路。可是哪里需要栽树哪里就需要有路,所以,她们在忙完了白天的活之后,晚上大家扛着铁锹便开始挖土开路,经常是挖到晚上22时左右才结束,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年。很多树木到了夏天需要剪枝,每棵树需要剪掉哪些部位?每个部位剪多长?剪完了那些树枝咋处理?这都是需要耐心琢磨才能干好的活,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就把辛辛苦苦栽的树剪死了,这活也就白干了。

而到了冬天,由于天寒地冻,不能栽树了,她们治沙女队员,就主要负责去踩蒿籽,采完了之后去队里找专门负责的人称重,上交后按照重量给钱,这是她们冬天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些蒿籽都是用来在来年雨季进行播撒。

工地里有很多活,她都干了个遍。所以,现在看到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觉得特别亲切。而且这地方再也不是当年的荒凉模样,这让她觉得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值了。她说在种树期间,自己也有机会干点别的,但是因为热爱,所以她都放弃了,她打算这一辈子都干这个活,她离不开树木,离不开这片热土。

景美枝:从种树到护林这里是我的根

初春四月,漫步于白二爷沙坝6号山,山脚下道路两侧的杨柳树已经开始萌蘖打芽,柠条已经开始泛绿,山头上的松树,经冬过后,也开始返青。这个时间,对于塞北大地而言,天干物燥,最需要做的就是森林防火。

景美枝是护林成员之一,在这之前,她也曾经参与过治沙种树。如今身份转变,守护一方绿色的使命对她而言依然如初。

景美枝巡查自己管片的林区

临近中午,景美枝骑着摩托车开始巡查自己的管辖片区。她每天巡查的重点,就是要防止有人砍树、破坏林木和防火。其中,防火是重中之重。“春季是防火关键期,我们都是24小时轮班倒,每次我巡查一圈下来,就得将近4个小时。”景美枝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他从年来到白二爷沙坝,至今已经是第31个年头了。从种树到护林,从最初扛着铁锹迎着风,天天在山头和树苗打交道,到后来徒步绕着树林巡查,饿了累了就吃点干粮继续干活,到现在骑摩托车满山跑,冬天领略寒风夏天迎接烈日,她经历了太多,如今已经50岁的她,早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的根。

而提起这30余年的过往,她最难忘的,就是结婚这件事。“我爱人也是这里种树的,他83年到的,我是88年来的,可以说,白二爷沙坝见证了我俩的婚礼,也陪伴了我俩前半生。”景美枝说,“当时条件艰苦,很多人种树无非是为了谋生,那时候也从没想过自己的婚姻大事,更没想到会和同样种树的队员成为一家人。也真的是治沙造林,成就了我俩的姻缘。”

她说自己虽然大半辈子都献给了这片土地,现在工作虽然变了,但是每天能看到自己亲手栽植的树木已长成一颗颗大树,心里更多的是欣慰。从懵懂少女,成长为治沙骨干,从只身一人,再到成家立业,从造树到护林,从荒漠到绿洲,她说自己干这个事情,从来都无怨无悔,而且还会继续走下去,继续守护这里,不辜负自己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这片绿色。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校对:马幺幺

审核:刘军

编委:阿拉腾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